第205章(1 / 3)
“吴王殿下,谢逸的话未必确信,行刺他终究有嫌疑,万一趁此机会行不轨之举,岂非得不偿失?”
李恪道:“毕竟谢逸多次有功于国,大唐不能苛待,更不能冤枉了功臣,请父皇明鉴。”
“嗯,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轻轻点头。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奏禀!”李恪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顿时有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世民欣然应允:“何事?你说!”
“儿臣荣幸被父皇册封为吴王,故而对东南吴楚之地多有关注;且儿臣亦驻防安州,荆襄亦属南方。所以儿臣对南方百姓的心思有些了解。”
李恪悠悠道:“隋末有不少首领割据南方,西梁萧铣不知轻重,便不提了。但东南江淮的杜伏威,颇有名望,百姓至今仍多有怀念。
认为其昔年所谓叛乱之事多有疑点,如今猜疑不断,今阚棱现身,亦闻其女讯,势必再起流言。为了安定江淮民心,以正视听,儿臣请求再审杜伏威一案。”
话音落地,朝堂上顿起轩然大波……
第一四一章 君父心思
李恪话音落地,朝堂上顿生轩然大波。
再审杜伏威一案。
这意味着什么?旁观者或许还反应过来,但李孝恭和当年事件参与者,相关者却心中巨震。
再审意味着什么?李恪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就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他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了解南方情势和民心?这样的说辞只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返回顶部↑
李恪道:“毕竟谢逸多次有功于国,大唐不能苛待,更不能冤枉了功臣,请父皇明鉴。”
“嗯,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轻轻点头。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奏禀!”李恪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顿时有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世民欣然应允:“何事?你说!”
“儿臣荣幸被父皇册封为吴王,故而对东南吴楚之地多有关注;且儿臣亦驻防安州,荆襄亦属南方。所以儿臣对南方百姓的心思有些了解。”
李恪悠悠道:“隋末有不少首领割据南方,西梁萧铣不知轻重,便不提了。但东南江淮的杜伏威,颇有名望,百姓至今仍多有怀念。
认为其昔年所谓叛乱之事多有疑点,如今猜疑不断,今阚棱现身,亦闻其女讯,势必再起流言。为了安定江淮民心,以正视听,儿臣请求再审杜伏威一案。”
话音落地,朝堂上顿起轩然大波……
第一四一章 君父心思
李恪话音落地,朝堂上顿生轩然大波。
再审杜伏威一案。
这意味着什么?旁观者或许还反应过来,但李孝恭和当年事件参与者,相关者却心中巨震。
再审意味着什么?李恪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就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他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了解南方情势和民心?这样的说辞只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