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3)
当然了,李世民骂人的理由很充分,为了不显的他小家子气,自然就显得冠冕堂皇。
山东崔、卢、李、郑等世家大族,素喜标榜门第族望,虽已有衰落之相。但非世族人家想与他们通婚,定要多索财物。
甚至有人丢弃原本贯,冒称名门士族,有的兄弟二人族望相等。便以妻族背景相互攀比内斗。
这是理由之一,意思是世家大族过分标榜门第,有损民风淳朴,不利于安定团结。
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世民更振振有词道:“汉高祖刘邦,贤相萧何、曹参、名将樊哙、灌婴等人均以布衣起兵。至今仍然受人推重景仰,乃是一代英豪,难道在乎他们的世卿世禄地位吗?
高氏(北齐皇室)偏守山东,梁、陈二朝僻居江南,虽然也有个别英豪,又何足挂齿?
何况他们的子孙才气衰竭,德行浇薄,官爵降低,然而还很骄傲地以门第族望自负,挂羊头卖狗肉,依赖高贵人家,寡廉鲜耻,不知道世上的人为什么要尊贵他们?
如今三品以上公卿大臣,有的以仁德行世,有的以功勋称道,有的以文章练达,致身显赫。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们,不值得羡慕。
然而那些希望与世族们通婚的,即使多供给金银财物,还为他们所看不起,朕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如今想要厘正错谬,舍弃虚名追求实际,而你们仍然将崔干列为第一位,这是轻视大唐的官爵而依循流俗的观念。”
谢逸站在远处,看着,听着李二陛下高声宏论,同样是文辞通顺,理由充足,引经据典,列举事实论证。
一句句反问虽偶有那么点强词夺理,却也都说得过去,尤其是在这等气势如虹,振振有词的时候,显得更有说服力。
李二陛下的即兴演讲能力很不错嘛,完全脱稿的,不过……也许李二陛下的腹稿准备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定。
想想这几日朝堂上惊雷不断,李二陛下的反应更是特别,先是刚愎固执,对群臣反对刺史世袭一事不为所动。而今又对《氏族志》暴跳如雷,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到底要搞什么啊?
↑返回顶部↑
山东崔、卢、李、郑等世家大族,素喜标榜门第族望,虽已有衰落之相。但非世族人家想与他们通婚,定要多索财物。
甚至有人丢弃原本贯,冒称名门士族,有的兄弟二人族望相等。便以妻族背景相互攀比内斗。
这是理由之一,意思是世家大族过分标榜门第,有损民风淳朴,不利于安定团结。
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世民更振振有词道:“汉高祖刘邦,贤相萧何、曹参、名将樊哙、灌婴等人均以布衣起兵。至今仍然受人推重景仰,乃是一代英豪,难道在乎他们的世卿世禄地位吗?
高氏(北齐皇室)偏守山东,梁、陈二朝僻居江南,虽然也有个别英豪,又何足挂齿?
何况他们的子孙才气衰竭,德行浇薄,官爵降低,然而还很骄傲地以门第族望自负,挂羊头卖狗肉,依赖高贵人家,寡廉鲜耻,不知道世上的人为什么要尊贵他们?
如今三品以上公卿大臣,有的以仁德行世,有的以功勋称道,有的以文章练达,致身显赫。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们,不值得羡慕。
然而那些希望与世族们通婚的,即使多供给金银财物,还为他们所看不起,朕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如今想要厘正错谬,舍弃虚名追求实际,而你们仍然将崔干列为第一位,这是轻视大唐的官爵而依循流俗的观念。”
谢逸站在远处,看着,听着李二陛下高声宏论,同样是文辞通顺,理由充足,引经据典,列举事实论证。
一句句反问虽偶有那么点强词夺理,却也都说得过去,尤其是在这等气势如虹,振振有词的时候,显得更有说服力。
李二陛下的即兴演讲能力很不错嘛,完全脱稿的,不过……也许李二陛下的腹稿准备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定。
想想这几日朝堂上惊雷不断,李二陛下的反应更是特别,先是刚愎固执,对群臣反对刺史世袭一事不为所动。而今又对《氏族志》暴跳如雷,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到底要搞什么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