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终究是对子孙的宠爱占了上风,李世民摆手道:“罢了,几株不打紧,不过下不为例。”

  “谢父皇宽恕!”

  “皇祖,欣儿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李泰与李欣父子连忙请罪致谢,显得知书达理,诚心认错。

  李世民悠悠道:“知错甚好,不过为了让欣儿长点教训……就罚他每日去书房诵读《论语》一个时辰。”

  “是,儿子会亲自督导欣儿读书明理。”压根算不上责罚的责罚,李泰欣然应允。李欣虽然不大情愿,但见到皇祖威严和父王脸色,只好乖乖闭嘴听话。

  李世民话锋一转问道:“青雀啊,你的文学馆如何了?”

  “谢父皇关切,儿臣府上的文学馆初具规模,来了不少名士才俊。儿臣也搜罗了不少典籍,欲整理学习。”提到文学馆,李泰的脸上也多了些许兴奋。

  “好好读书学习,多请教名士大儒,才能有所进益……昔年朕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你知道,各个都是饱学之士,朕平时便时常请教他们。”

  李世民的原意大概是叮嘱儿子尊师重道,勤学好问,但传入李泰耳中,侧重点便落到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上。

  天下皆知,贞观以后,秦王府十八学士身份有何等变化。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孔颖达、虞世南……

  哪一个不是当朝重臣?房玄龄、杜如晦更是当朝宰相,柱国之臣。昔日玄武门之变,而今贞观十余年文治武功,若没有这些人谋划相助,父皇焉能成功?

  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要有人才相助。周文王贤明,也需要有姜子牙;秦始皇雄才伟略,也少不了李斯为臂助。那么自己想要有所图谋,谋划前程,也需要培养人才相助,也需要“魏王府十八学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