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2)
我们可以确立一个对照表:
——每日少于一毫克:可以预防龋齿
——每日两毫克:有牙齿慢性氟中毒的危险
——每日十至四十毫克:引发骨骼氟中毒
——每日二十至八十毫克:引发强直性中毒
——每日一百毫克:导致发育迟缓
——每日一百二十毫克:引发肾脏病变
——每日两百至五百毫克:致死量
建议适中服用。
没有一天没有雾
字典告诉我们:“反射率是指全部光通量或发射在两个介质交界面的入射光被反射回的比值(黑色反射率为零)。”直白一些,地球反射率是我们的星球反射太阳光,扮演热力调节器角色的能力。
2001年9月11日,以及接下来的12日和13日,从9点49分开始,美国领空禁飞。美国气候学家大卫·特拉维(David Travis)利用这段难得的禁飞期,以全球四十八个国家的五千个气象站采集来的数据为基础,展开现代飞行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在与其之前的研究数据做对比时,特拉维发现,这三天的气温上升了一度多,每天的气温也显著不同,但在平均值上却变化缓慢,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更高,白天的气温越高,夜晚的气温则越低。他解释说:“外行看来似乎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然而对气候学家而言却可以看到气候层面令人震惊的现象。”
1999年1月,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著名气象学家维哈博哈旦·哈马纳丹(Veerabhadran Ramanathan)的领导下[5],从马尔代夫开始一项印度洋试验计划(INDOEX)。目的在于:“对印度次大陆的液化气体,及其组成部分的传送与变化,以及与云层和反射的相互作用进行跟踪研究。”
这个包裹在绿松石般的海水和细纱绵延的海滩间的群岛似乎是一个远离所有污染的天堂之地。然而实际上,只有最南部的岛屿才享受着南极洲的空气质量,北部诸岛呼吸的则是来自印度洋海水转化的气体。科学家们将南北空气加以对比,就可以建立起大气污染和气候转暖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满载着来自人类活动,裸露的地表,以及随风而至的火山灰微粒的云层遮掩着大地,部分抵消着温室效应。“最令人震惊的是,被污染的云层达到三公里厚,消减了10%的阳光辐射率。我们的试验模式显示出,人类活动对全球性光线转暗的影响比我们预料的高出十倍。”液化气体的微粒导致一种不透光性,形成一个“盖子”(根据“全球变暗”理论),如此一来,温室效应的始作俑者,最后却通过阻止部分阳光辐射和增加地球反射率而延缓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如果这些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属实,那么不但那些需对气候混乱负责的现代机制对此缺乏认识,补救方法的复杂程度也使其成为一个化圆为方[6]的命题!
↑返回顶部↑
——每日少于一毫克:可以预防龋齿
——每日两毫克:有牙齿慢性氟中毒的危险
——每日十至四十毫克:引发骨骼氟中毒
——每日二十至八十毫克:引发强直性中毒
——每日一百毫克:导致发育迟缓
——每日一百二十毫克:引发肾脏病变
——每日两百至五百毫克:致死量
建议适中服用。
没有一天没有雾
字典告诉我们:“反射率是指全部光通量或发射在两个介质交界面的入射光被反射回的比值(黑色反射率为零)。”直白一些,地球反射率是我们的星球反射太阳光,扮演热力调节器角色的能力。
2001年9月11日,以及接下来的12日和13日,从9点49分开始,美国领空禁飞。美国气候学家大卫·特拉维(David Travis)利用这段难得的禁飞期,以全球四十八个国家的五千个气象站采集来的数据为基础,展开现代飞行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在与其之前的研究数据做对比时,特拉维发现,这三天的气温上升了一度多,每天的气温也显著不同,但在平均值上却变化缓慢,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更高,白天的气温越高,夜晚的气温则越低。他解释说:“外行看来似乎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然而对气候学家而言却可以看到气候层面令人震惊的现象。”
1999年1月,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著名气象学家维哈博哈旦·哈马纳丹(Veerabhadran Ramanathan)的领导下[5],从马尔代夫开始一项印度洋试验计划(INDOEX)。目的在于:“对印度次大陆的液化气体,及其组成部分的传送与变化,以及与云层和反射的相互作用进行跟踪研究。”
这个包裹在绿松石般的海水和细纱绵延的海滩间的群岛似乎是一个远离所有污染的天堂之地。然而实际上,只有最南部的岛屿才享受着南极洲的空气质量,北部诸岛呼吸的则是来自印度洋海水转化的气体。科学家们将南北空气加以对比,就可以建立起大气污染和气候转暖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满载着来自人类活动,裸露的地表,以及随风而至的火山灰微粒的云层遮掩着大地,部分抵消着温室效应。“最令人震惊的是,被污染的云层达到三公里厚,消减了10%的阳光辐射率。我们的试验模式显示出,人类活动对全球性光线转暗的影响比我们预料的高出十倍。”液化气体的微粒导致一种不透光性,形成一个“盖子”(根据“全球变暗”理论),如此一来,温室效应的始作俑者,最后却通过阻止部分阳光辐射和增加地球反射率而延缓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如果这些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属实,那么不但那些需对气候混乱负责的现代机制对此缺乏认识,补救方法的复杂程度也使其成为一个化圆为方[6]的命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