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2 / 3)
刘泽清听闻不可一世的罗汝才部流寇大军在兖州被几乎全部消灭之时。大惊失色,心下暗叹,这个李啸真真了得,竟然几乎仅凭雄唐卫一已之兵力,便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实在让刮目相看。此人,着实非凡。
原本士气消沮的山东兵马,见有这样几乎是摘桃子般的战斗在等待自已,立即士气大振,随即出动。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李懋芳、刘泽清率领山东兵马迅速地收复了济宁、巨野、曹州等被流寇攻占的州县,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什么战斗,所剩无几的残余驻守流寇几乎望风而溃,让官军顺利地收回了这一座座已成废墟般的市镇。
而原本不得不去援救山东的邓玘兵马,见山东的流寇已灭,顿时长出了口气,本来就不想来山东的他们,立刻原地返回,重新去参加河南之地的流寇围剿。
半个多月后,山东全境光复,山东巡抚李懋芳立刻向朝廷发去报捷的奏章。
李懋芳是个比较实诚之人,奏章中,他虽有为自已邀功之成分,但也盛赞了李啸及时出兵守卫兖州并击溃流寇,才是整个山东最终光复的关键原因。
约在七天后,崇祯皇帝收到了兵部送上来的李懋芳报告,看完奏章的皇帝,一脸喜色,心中的欢喜,更是无可名状。
“此皆李啸之功也。非此人力挽狂澜,山东局势,只怕已是难以收拾。”皇帝合上奏章,慨然而道。
只过一会儿,鲁王朱寿鋐的一份奏章也随后送到。
朱寿鋐同样在奏章中对李啸的守城功劳大加褒扬,让崇祯皇帝对李啸更是极为欣赏。
只是,朱寿鋐的奏章中的一段话,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朱寿鋐在奏章中,李啸这样的年轻才俊,堪称我大明中难得将才,以他观之,乃是不世出之俊杰。这样的人,需要刻意拉拢方好。他在信中,他已与泰兴王朱寿镛议好,欲将朱寿镛之女朱徽佩赐婚李啸,以坚定其忠诚为大明效力之心,成为真正的国之柱石。
皇帝陷入了沉吟。
他思考了一阵,随即对一旁的太监道:“速着首辅温长卿来殿中见朕。”
不多时,温体仁快步来到殿中。
↑返回顶部↑
原本士气消沮的山东兵马,见有这样几乎是摘桃子般的战斗在等待自已,立即士气大振,随即出动。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李懋芳、刘泽清率领山东兵马迅速地收复了济宁、巨野、曹州等被流寇攻占的州县,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什么战斗,所剩无几的残余驻守流寇几乎望风而溃,让官军顺利地收回了这一座座已成废墟般的市镇。
而原本不得不去援救山东的邓玘兵马,见山东的流寇已灭,顿时长出了口气,本来就不想来山东的他们,立刻原地返回,重新去参加河南之地的流寇围剿。
半个多月后,山东全境光复,山东巡抚李懋芳立刻向朝廷发去报捷的奏章。
李懋芳是个比较实诚之人,奏章中,他虽有为自已邀功之成分,但也盛赞了李啸及时出兵守卫兖州并击溃流寇,才是整个山东最终光复的关键原因。
约在七天后,崇祯皇帝收到了兵部送上来的李懋芳报告,看完奏章的皇帝,一脸喜色,心中的欢喜,更是无可名状。
“此皆李啸之功也。非此人力挽狂澜,山东局势,只怕已是难以收拾。”皇帝合上奏章,慨然而道。
只过一会儿,鲁王朱寿鋐的一份奏章也随后送到。
朱寿鋐同样在奏章中对李啸的守城功劳大加褒扬,让崇祯皇帝对李啸更是极为欣赏。
只是,朱寿鋐的奏章中的一段话,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朱寿鋐在奏章中,李啸这样的年轻才俊,堪称我大明中难得将才,以他观之,乃是不世出之俊杰。这样的人,需要刻意拉拢方好。他在信中,他已与泰兴王朱寿镛议好,欲将朱寿镛之女朱徽佩赐婚李啸,以坚定其忠诚为大明效力之心,成为真正的国之柱石。
皇帝陷入了沉吟。
他思考了一阵,随即对一旁的太监道:“速着首辅温长卿来殿中见朕。”
不多时,温体仁快步来到殿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