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1)
江慕青决定再演一出好戏,配合一下柳逸尘。一口气雇了三条花船,江慕青把它们首尾相连,结成一条长龙,在江面上来回穿梭,搅得江面混乱不堪。最后,江慕青把长龙横亘在江面上,挡住往来花船的去路。时间不大,江慕青的长龙周围就挤满了花船。
大家都想知道,谁这么蛮横,敢把花船停在江面上,挡住别人的去路。等了半天,花船越聚越多,才见江慕青从中间的花船里走出来,徐徐地像众人拱手赔礼:“对不住大家,船夫让小可差去买绝味鸭脖了,还没有回来,这船无人控制,小可也无能为力,请大家再等一会,等船夫回来,马上给大家让路!”
“这是……江慕青!”“好,既然是江才子,咱们大家就卖江才子一个面子。”“行,反正也是出来游花船,停一会也没事。”“江才子估计也是被迫,船夫走了,江才子也不会划船啊!”“船夫?……江才子刚才说船夫去买什么了……绝味鸭脖?”“江才子是这么说的……听说昨晚柳逸尘也要吃绝味鸭脖……”“这……绝味鸭脖!竟能被两大才子共同喜欢……恩,回去也要试一试!”“对啊……看来绝味鸭脖是个好东西啊!”
大约半刻钟之后,江慕青见船夫还没有回来,着实是给大家添麻烦了,就从其他花船上借了一个船夫,把路让开了。可是,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江面的花船几乎都被江慕青吸引过来了。
现在花船虽然划走了,花船上的人脑海里一直在惦记这绝味鸭脖。向远处划走的花船,他们不是离开了,而是去散播消息的,绝味鸭脖的消息又在众人之间掀起一股购买风潮!
第180章
姜宇终究是和学生们见面了。分配得很好,六个男孩六个女孩,加上温如书一共十三个,都穿着稷山书院的白袍,看起来英姿飒爽。姜宇还是第一次站在台上,感觉有点怪怪地,还好面对的是一群小不点儿。但是下一刻,姜宇就不这么认为了。
“先生,听说凤栖梧是您的作品,所以书院请您来教我们?”一个比温如书小一岁的少年站起来,面对着姜宇,不卑不亢地说。姜宇没想到这里的孩子这么大胆子,自己这个先生还没有说话,这个少年就抢先提出问题。姜宇直视这个少年,器宇不凡,骨子里有天生的傲气,比温如书当初还要难对付。姜宇大概也明白,能进来稷山书院的都是天之骄子,即使是丁级,骨子里也会充满骄傲。这样的人,只能以才服之。
姜宇走下讲台,手中拿着戒尺,缓步走到少年身边,戒尺指着少年的鼻尖:“对。你叫什么名字。”少年没想到姜宇竟然如此强势,下意识地顿了一下,不过,他可不是轻易就服软的人,他佩服的是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少年挺起胸膛:“赵构,先生……学生名叫赵构!”姜宇笑着收回戒尺,赵构的表现让姜宇很满意,最起码这个赵构的表现是出乎姜宇意料之外的!
“赵构,给我说说你们都学过什么?”姜宇翻着讲台上的几本书,头也不抬地说。赵构没有丝毫迟疑:“先生,学生们学了很多,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仪,学生们都能倒背如流!”姜宇听见赵构骄傲地抖出他的家底,心中已然明朗该如何教导这些学生了。
“好,很好。给位不愧是稷山书院的学生。只需要几年的功夫就学完了普通学子十年的内容。但,”姜宇话锋一转继续说到:“学完,不等于理解,理解了还要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把书上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赵构皱着眉头听姜宇说完这些话,噢……好奇怪的言论,之前的先生都没有这么教过,不过……听起来似乎更加简单易懂,书本上原来晦涩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其他学生也有与赵构相同的感受,倒是温如书在姜宇身边时间长一点,已经适应了姜宇的奇怪理论。姜宇看着学生们都皱着眉头,显然是对自己刚才的话有点不适应。把戒尺放在讲台上,姜宇一挥手:“学生们,今天先生就给大家举个例子,咱们实地勘察,来体会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姜宇说完,走出教室,温如书自然是姜宇的绝对跟随者,第一个跟上姜宇的步伐。其他学生对姜宇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出去上课,这是破天荒头一次!赵构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要看看这位新来的先生到底在卖什么关子!有了赵构的带头,其他学生自然是鱼贯而出,跟在姜宇的后面。
稷山书院建在山水之间,到处都是溪流横穿而过。教室后面就有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清澈透底,是个绝佳的好地方。小溪边上是一片整齐干净的草坪。秋季的草枯黄干燥,是再好不过的坐垫。姜宇率先面对溪流坐了下来。古人都有席地而坐的习惯,何况下面还有草垫,学生们自然是围坐在姜宇身边,看看这位先生将要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姜宇一指飘落的树叶:“谁能说说己所不欲,勿施其人的道理。”学生们愣住了,本以为这位新来的先生语出惊人,没想到却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赵构一心想让姜宇出丑,所以在别人都犹豫不决的情况下,赵构抢先回答:“先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学生们最先接触学习的就是这个。这句话是出自孔圣人语录,其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教导我们,为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返回顶部↑
大家都想知道,谁这么蛮横,敢把花船停在江面上,挡住别人的去路。等了半天,花船越聚越多,才见江慕青从中间的花船里走出来,徐徐地像众人拱手赔礼:“对不住大家,船夫让小可差去买绝味鸭脖了,还没有回来,这船无人控制,小可也无能为力,请大家再等一会,等船夫回来,马上给大家让路!”
“这是……江慕青!”“好,既然是江才子,咱们大家就卖江才子一个面子。”“行,反正也是出来游花船,停一会也没事。”“江才子估计也是被迫,船夫走了,江才子也不会划船啊!”“船夫?……江才子刚才说船夫去买什么了……绝味鸭脖?”“江才子是这么说的……听说昨晚柳逸尘也要吃绝味鸭脖……”“这……绝味鸭脖!竟能被两大才子共同喜欢……恩,回去也要试一试!”“对啊……看来绝味鸭脖是个好东西啊!”
大约半刻钟之后,江慕青见船夫还没有回来,着实是给大家添麻烦了,就从其他花船上借了一个船夫,把路让开了。可是,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江面的花船几乎都被江慕青吸引过来了。
现在花船虽然划走了,花船上的人脑海里一直在惦记这绝味鸭脖。向远处划走的花船,他们不是离开了,而是去散播消息的,绝味鸭脖的消息又在众人之间掀起一股购买风潮!
第180章
姜宇终究是和学生们见面了。分配得很好,六个男孩六个女孩,加上温如书一共十三个,都穿着稷山书院的白袍,看起来英姿飒爽。姜宇还是第一次站在台上,感觉有点怪怪地,还好面对的是一群小不点儿。但是下一刻,姜宇就不这么认为了。
“先生,听说凤栖梧是您的作品,所以书院请您来教我们?”一个比温如书小一岁的少年站起来,面对着姜宇,不卑不亢地说。姜宇没想到这里的孩子这么大胆子,自己这个先生还没有说话,这个少年就抢先提出问题。姜宇直视这个少年,器宇不凡,骨子里有天生的傲气,比温如书当初还要难对付。姜宇大概也明白,能进来稷山书院的都是天之骄子,即使是丁级,骨子里也会充满骄傲。这样的人,只能以才服之。
姜宇走下讲台,手中拿着戒尺,缓步走到少年身边,戒尺指着少年的鼻尖:“对。你叫什么名字。”少年没想到姜宇竟然如此强势,下意识地顿了一下,不过,他可不是轻易就服软的人,他佩服的是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少年挺起胸膛:“赵构,先生……学生名叫赵构!”姜宇笑着收回戒尺,赵构的表现让姜宇很满意,最起码这个赵构的表现是出乎姜宇意料之外的!
“赵构,给我说说你们都学过什么?”姜宇翻着讲台上的几本书,头也不抬地说。赵构没有丝毫迟疑:“先生,学生们学了很多,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仪,学生们都能倒背如流!”姜宇听见赵构骄傲地抖出他的家底,心中已然明朗该如何教导这些学生了。
“好,很好。给位不愧是稷山书院的学生。只需要几年的功夫就学完了普通学子十年的内容。但,”姜宇话锋一转继续说到:“学完,不等于理解,理解了还要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把书上的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赵构皱着眉头听姜宇说完这些话,噢……好奇怪的言论,之前的先生都没有这么教过,不过……听起来似乎更加简单易懂,书本上原来晦涩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其他学生也有与赵构相同的感受,倒是温如书在姜宇身边时间长一点,已经适应了姜宇的奇怪理论。姜宇看着学生们都皱着眉头,显然是对自己刚才的话有点不适应。把戒尺放在讲台上,姜宇一挥手:“学生们,今天先生就给大家举个例子,咱们实地勘察,来体会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姜宇说完,走出教室,温如书自然是姜宇的绝对跟随者,第一个跟上姜宇的步伐。其他学生对姜宇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出去上课,这是破天荒头一次!赵构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要看看这位新来的先生到底在卖什么关子!有了赵构的带头,其他学生自然是鱼贯而出,跟在姜宇的后面。
稷山书院建在山水之间,到处都是溪流横穿而过。教室后面就有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清澈透底,是个绝佳的好地方。小溪边上是一片整齐干净的草坪。秋季的草枯黄干燥,是再好不过的坐垫。姜宇率先面对溪流坐了下来。古人都有席地而坐的习惯,何况下面还有草垫,学生们自然是围坐在姜宇身边,看看这位先生将要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姜宇一指飘落的树叶:“谁能说说己所不欲,勿施其人的道理。”学生们愣住了,本以为这位新来的先生语出惊人,没想到却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赵构一心想让姜宇出丑,所以在别人都犹豫不决的情况下,赵构抢先回答:“先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学生们最先接触学习的就是这个。这句话是出自孔圣人语录,其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教导我们,为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