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99节(5 / 7)
赵大力就道:“收获的棉花得给七太爷五成。”
“那也赚了,”对方道:“现在棉花贵呢。”
赵大力也点头,是的,现在的棉花很贵,他没说的是,要不是赵铭出声,七太爷一开始想抽七成的,后来愣是被赵铭压到了五成,跟朝廷抽的租金持平。
“你家既种了棉花,还种桑麻吗?”
赵大力:“自然种的,听说这棉只做填充被子和衣物所用,论华美不及绸缎,论贴身价廉不及麻衣。”
他们家买了一架新织机,他媳妇已经学会,只要用的纺线够细,织出来的麻布要比从前的细一些,速度更不必说。
只需三日,他媳妇不仅可以织出应交给衙门的二丈五尺布,还能把一家大小制新衣的麻布也织出来。
赵大力回家,中途拐去自家的桑树园里摘了一箩筐的桑叶带回家。
家里养有蚕,却并不多,主要是他母亲和孩子们在养,他们对养蚕还不太熟,可买了织机,要是只织细麻布就太亏了。
他们想接一些绸缎和绢布的织造工作,正巧母亲和三个孩子在家,可以帮忙养一些蚕。
要是有天赋养得好,能赚钱,他们也去学堂里学养蚕技术,赵大力已经规划好,等赚了钱就把孩子送到陈县去读书。
族学和县学虽然也好,却比不上州学,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到时候全都送去陈县,光房租和束脩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他们要是学习不好,还得花钱去学些技艺,不花自己的钱,那就是花朝廷的钱,得和衙门签约,毕业以后要为衙门做一定年限的活,虽也有工钱,却比在外面自己做要少很多。
赵大力是赵氏旁支,和嫡支隔得很远了,也就同一个姓氏,住在赵氏坞堡里,哦,现在坞堡已经不叫坞堡了,而叫赵家村。
在外面喊一声“我出自西平赵氏”,还是很惹人侧目的,可也仅限于此,要想获得什么切实的好处,还是得靠真本事。
↑返回顶部↑
“那也赚了,”对方道:“现在棉花贵呢。”
赵大力也点头,是的,现在的棉花很贵,他没说的是,要不是赵铭出声,七太爷一开始想抽七成的,后来愣是被赵铭压到了五成,跟朝廷抽的租金持平。
“你家既种了棉花,还种桑麻吗?”
赵大力:“自然种的,听说这棉只做填充被子和衣物所用,论华美不及绸缎,论贴身价廉不及麻衣。”
他们家买了一架新织机,他媳妇已经学会,只要用的纺线够细,织出来的麻布要比从前的细一些,速度更不必说。
只需三日,他媳妇不仅可以织出应交给衙门的二丈五尺布,还能把一家大小制新衣的麻布也织出来。
赵大力回家,中途拐去自家的桑树园里摘了一箩筐的桑叶带回家。
家里养有蚕,却并不多,主要是他母亲和孩子们在养,他们对养蚕还不太熟,可买了织机,要是只织细麻布就太亏了。
他们想接一些绸缎和绢布的织造工作,正巧母亲和三个孩子在家,可以帮忙养一些蚕。
要是有天赋养得好,能赚钱,他们也去学堂里学养蚕技术,赵大力已经规划好,等赚了钱就把孩子送到陈县去读书。
族学和县学虽然也好,却比不上州学,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到时候全都送去陈县,光房租和束脩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他们要是学习不好,还得花钱去学些技艺,不花自己的钱,那就是花朝廷的钱,得和衙门签约,毕业以后要为衙门做一定年限的活,虽也有工钱,却比在外面自己做要少很多。
赵大力是赵氏旁支,和嫡支隔得很远了,也就同一个姓氏,住在赵氏坞堡里,哦,现在坞堡已经不叫坞堡了,而叫赵家村。
在外面喊一声“我出自西平赵氏”,还是很惹人侧目的,可也仅限于此,要想获得什么切实的好处,还是得靠真本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