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2 / 2)
本来,高煦已做好了一切准备,要趁着父皇北征漠北,在南京城里放手一搏。孰料已是箭在弦上之际,永乐突然提前班师,这使得他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这一年多来,他便一直在是否动手之间摇摆不定。但现在,他必须做出抉择。
其实高煦并不想拼死一搏,毕竟父皇已经回到了北京,再要动手,不仅难以聚附人心,而且还会面临着父皇亲率北军征讨的威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却发现自己已被逼到不得不动手的地步。
首先要面临的威胁就是沈文度。沈文度的下落不明,使他时刻处于危险当中。尽管他已暗中搜捕沈文度,但父皇也同样在做此事。而朝廷的力量远胜自己,这也就是说,这场搜捕的比拼中,自己输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高煦明白,沈文度落网之日,就是自己东窗事发之时。而经过刚才史复分析,高煦突然意识到:一旦事情败落,自己的下场之惨恐怕会远超之前预想。
而另一个隐患来自于自己手下的汉藩三护卫。汉藩三护卫共有正军一万九千人,这在众藩王中已是首屈一指。不过自打算兵谏后,高煦便一直谋划着扩军。这一年多来,高煦趁永乐不在南京,凭着走私攫取的丰厚回报,将护卫军户中那些本不算兵士的贴户也征召起来,供应粮饷,授予军器、按时操练。如此一来,他手下亲军虽名义上未有增加,但实际上已达到了近三万之多!这多出来的一万兵马,固然大大增强了汉藩的实力,但开销也是猛增。自北征开始,走私精铁已经不可能,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养这多出来的一万军士,高煦已将之前走私赚的钱财消耗几近,再不动手,那他就将坐吃山空,只能解散这支费尽心机组织起来的额外护军,让他们屯田做工,自谋生路。
而最直接的麻烦就是永乐的就藩旨意。观父皇态度,自己去青州就藩已是板上钉钉,无可更易。而一旦离开京师这个中枢要地,那所谓的玄武门之变也就彻底成了镜花水月,从今以后,自己再无登鼎之望。这对于被欲望烧红了眼的高煦来说,无疑比让他死还难受。诸多因素集合到一起,高煦别无选择。
高煦把目光投向史复,史复沉思半晌,也轻轻点了点头。高煦遂一拳砸向桌面,恶狠狠地道:“好!上天入狱,在此一搏!”
高煦做出决定,房内众人士气大振,接下来大家便开始谋划兵变事宜。
首先是分析形势。现在北征虽已结束,但随征的南京京卫仍随永乐驻在北京,交趾的京军也未回朝,故朝廷在京师仍只有十卫兵马。而高煦这边,由于扩军成功,兵力已达三万之众,加上庄敬手下的锦衣卫和海外勾结的倭寇,汉藩在南京城内的实力较两年前不仅未有削弱,反而还有所增强。 ↑返回顶部↑
其实高煦并不想拼死一搏,毕竟父皇已经回到了北京,再要动手,不仅难以聚附人心,而且还会面临着父皇亲率北军征讨的威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却发现自己已被逼到不得不动手的地步。
首先要面临的威胁就是沈文度。沈文度的下落不明,使他时刻处于危险当中。尽管他已暗中搜捕沈文度,但父皇也同样在做此事。而朝廷的力量远胜自己,这也就是说,这场搜捕的比拼中,自己输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高煦明白,沈文度落网之日,就是自己东窗事发之时。而经过刚才史复分析,高煦突然意识到:一旦事情败落,自己的下场之惨恐怕会远超之前预想。
而另一个隐患来自于自己手下的汉藩三护卫。汉藩三护卫共有正军一万九千人,这在众藩王中已是首屈一指。不过自打算兵谏后,高煦便一直谋划着扩军。这一年多来,高煦趁永乐不在南京,凭着走私攫取的丰厚回报,将护卫军户中那些本不算兵士的贴户也征召起来,供应粮饷,授予军器、按时操练。如此一来,他手下亲军虽名义上未有增加,但实际上已达到了近三万之多!这多出来的一万兵马,固然大大增强了汉藩的实力,但开销也是猛增。自北征开始,走私精铁已经不可能,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养这多出来的一万军士,高煦已将之前走私赚的钱财消耗几近,再不动手,那他就将坐吃山空,只能解散这支费尽心机组织起来的额外护军,让他们屯田做工,自谋生路。
而最直接的麻烦就是永乐的就藩旨意。观父皇态度,自己去青州就藩已是板上钉钉,无可更易。而一旦离开京师这个中枢要地,那所谓的玄武门之变也就彻底成了镜花水月,从今以后,自己再无登鼎之望。这对于被欲望烧红了眼的高煦来说,无疑比让他死还难受。诸多因素集合到一起,高煦别无选择。
高煦把目光投向史复,史复沉思半晌,也轻轻点了点头。高煦遂一拳砸向桌面,恶狠狠地道:“好!上天入狱,在此一搏!”
高煦做出决定,房内众人士气大振,接下来大家便开始谋划兵变事宜。
首先是分析形势。现在北征虽已结束,但随征的南京京卫仍随永乐驻在北京,交趾的京军也未回朝,故朝廷在京师仍只有十卫兵马。而高煦这边,由于扩军成功,兵力已达三万之众,加上庄敬手下的锦衣卫和海外勾结的倭寇,汉藩在南京城内的实力较两年前不仅未有削弱,反而还有所增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