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1 / 4)
其实这些年来,高适已经很少作诗了。
远离边塞之后,高适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豪情赋诗的感觉了,墨汁落在了宣纸上,高适却久久没有下笔。
还是王亚东看出了高适的窘迫,他连忙上前说道:
“相国秉持国政,笔墨千钧,岂可为诗词小道尔?相国请安坐,吾辈为相国唱和作诗贺!”
说完这些,王亚东抢过毛笔,化解了高适的尴尬情绪。
高适对着王亚东感激的一笑,在元载的簇拥下回到了主座之上。
看着窗外海上千帆竞渡,高适有些怅然,自己终究要离开繁华的江南,返回长安城了。
在场的士子纷纷在望海楼上赋诗,希望能通过诗才引起自己这位即将进入政事堂宰相的垂青。
高适也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他当年在西北从军时候,写下那么多的壮美的边塞诗,不也有着博取上司重视的心思吗?
不过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坐在主座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写诗的心情了。
和高适一起在西北的故友岑参,在相州平叛中追随郭子仪立刻功勋,战乱平定之后,岑参被任命为陕州太守。
陕州是上州,陕州太守也是从三品的高官了,岑参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在相州军营中和同僚大醉一场。
相州战场鏖战了大半年,郭子仪和手下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不过如今战事平定,众人都得到了高升,郭子仪的功劳也将写入史册,必定能和开国功臣们并列。
岑参这一批手下接到了命令,马上就要前往赴任,而郭子仪如今已经六十二岁了,恐怕从此天高水远难以相见。
众人都知道岑参的诗才,纷纷要请岑参作诗。
↑返回顶部↑
远离边塞之后,高适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豪情赋诗的感觉了,墨汁落在了宣纸上,高适却久久没有下笔。
还是王亚东看出了高适的窘迫,他连忙上前说道:
“相国秉持国政,笔墨千钧,岂可为诗词小道尔?相国请安坐,吾辈为相国唱和作诗贺!”
说完这些,王亚东抢过毛笔,化解了高适的尴尬情绪。
高适对着王亚东感激的一笑,在元载的簇拥下回到了主座之上。
看着窗外海上千帆竞渡,高适有些怅然,自己终究要离开繁华的江南,返回长安城了。
在场的士子纷纷在望海楼上赋诗,希望能通过诗才引起自己这位即将进入政事堂宰相的垂青。
高适也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他当年在西北从军时候,写下那么多的壮美的边塞诗,不也有着博取上司重视的心思吗?
不过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坐在主座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写诗的心情了。
和高适一起在西北的故友岑参,在相州平叛中追随郭子仪立刻功勋,战乱平定之后,岑参被任命为陕州太守。
陕州是上州,陕州太守也是从三品的高官了,岑参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在相州军营中和同僚大醉一场。
相州战场鏖战了大半年,郭子仪和手下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不过如今战事平定,众人都得到了高升,郭子仪的功劳也将写入史册,必定能和开国功臣们并列。
岑参这一批手下接到了命令,马上就要前往赴任,而郭子仪如今已经六十二岁了,恐怕从此天高水远难以相见。
众人都知道岑参的诗才,纷纷要请岑参作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