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祐枔父亲早逝,他是以世孙身份袭爵的。

  这朱祐檡是第二代郑王朱祁锳庶四子东垣郡王的嫡长子。

  关于承爵问题,皇明祖训里是要求:“凡王世子必以嫡长。……如嫡子有故,庶子袭封父爵,定以庶长承袭,若有越次争袭,朦胧奏扰者,将本宗参究罚治,辅导官并同谋拨置之人,行巡按御史提问治罪。”

  这一条早在正德二年时,寿哥就在整顿宗藩事务时下旨重申过。这次的宗藩条例里也明确提了。

  但规定是这么规定的,明宗室里旁支袭爵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端看皇家的态度了。

  往前推几十年,一代郑王、二代郑王都没少给英庙找麻烦,皇家也素来不喜郑藩。

  往前推几年,正德二年时候郑藩原陵郡主仪宾王缙在居母丧期间狎妓,被御史上报,寿哥重罚革职了那厮并申饬了郑王,郑王当时还颇为不满,那谢罪折子写得极没诚意。

  往前推一个月,刘瑾推进河南清丈时,郑王刚过世不久,郑王妃还以丧仪未完为由,请朝廷暂缓清查郑王府名下庄田。这点也被有心人用来抨击朝廷清丈河南政策来着。

  这处处给皇家添腻歪的,还想旁支袭爵?

  哪怕朱祐檡早早就往朝中大把撒银子活动了,也只得到了“不合规矩”四字答复。

  礼部拿出了弘治十三年周藩夺嫡事举例,痛陈庶支觊觎爵位的危害。

  周府庶支义宁王、平乐王因不满庶长兄封为世子,意欲夺爵,便诬奏庶长兄“进毒弑父”、“蒸父妾”、“与弟妇乱”等恶毒罪名,拉帮结派内斗不休,引得周府大乱,骨肉相残。

  直到孝庙遣司礼监太监赵忠,刑部侍郎何鉴,会同镇巡三司前往勘察,才最终真相大白,义宁王、平乐王被削爵迁至凤阳守陵。

  皇上和礼部态度如此明确,最终,郑王无子国除。

  这是一个月内,消失的第四个藩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