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2 / 3)
自称“下官”并非王守仁谄媚,而是张永是宫里十四位总领太监之一,品级正四品,比王守仁这正五品要高。
王守仁回去换了官服,虽说是正五品文官青色小袍,看着少几分气派,可手中却是明黄圣旨。一干随行锦衣卫,除了留下十来人依旧是仆人装扮,其他也都去了常服,换上飞鱼服,挂起绣春刀,簇拥着王守仁出来。
赵显忠在外,带着众属官列队等候,越是等待越是忐忑,只当是钦差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将谢阁老门下数得上来的京官都想了一圈,他实猜不到来松江的到底是哪个。
等到看到众锦衣卫簇拥着一个青袍小官出来,赵显忠只当是给钦差出来传话。
王守仁尚未开口,旁边一锦衣卫百户已经高声呵斥道:“大胆,圣旨在此,还不恭迎圣旨!”
这青袍小官是钦差,还是这锦衣卫百户是钦差?松江这样惊天大事,就是这样分量的钦差?
赵显忠脑子还在发蒙,还是身后属官捅了捅,才撩起衣襟跪下接旨。
王守仁拿着圣旨,回头看了一眼站在锦衣卫后边的张永,露出几分无奈。本当是张永宣旨介绍他这个钦差,既是张永不愿意露面,就只剩下王守仁自己宣旨。
旨意是正德皇帝口述,简单明了,命兵部郎中王守仁调查松江‘倭乱’以及相关案件,地方文武衙门听调协助。
听到“王守仁”三字,赵显忠自以为明白为什么区区一个五品官会成为钦差。原来这是礼部侍郎王华之子,王华状元出身,可不单单是礼部侍郎,还曾为东宫老师,与新皇有师生之谊,早就被猜测是刘阁老致使后的下一位阁臣。
只是皇帝既没有派出三位阁老任何一人门下,派了这看似中立的人下来,为什么对方更似亲近沈家?
赵显忠毕竟不是京官,即便再关注京城与朝堂,也是些朝政大事,自不会去查沈家与王家有何私交之类,因此一时摸不到头脑。
赵显忠心中疑惑,可依旧按照原计划,真诚邀请钦差入住知府衙门。
王守仁推托两次,便应承下来,毕竟查案一事绕不过松江知府衙门。
王守仁再回头看张永,只当他之前那样提防赵显忠,为了安全会更愿意留在鸿运客栈等苏州织造的人手,不想张永还是文士服,随同王家的管事与小厮在一起,跟在队伍后边准备出发,收敛了在京时的气派,看着同寻常幕僚没什么两样。
↑返回顶部↑
王守仁回去换了官服,虽说是正五品文官青色小袍,看着少几分气派,可手中却是明黄圣旨。一干随行锦衣卫,除了留下十来人依旧是仆人装扮,其他也都去了常服,换上飞鱼服,挂起绣春刀,簇拥着王守仁出来。
赵显忠在外,带着众属官列队等候,越是等待越是忐忑,只当是钦差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将谢阁老门下数得上来的京官都想了一圈,他实猜不到来松江的到底是哪个。
等到看到众锦衣卫簇拥着一个青袍小官出来,赵显忠只当是给钦差出来传话。
王守仁尚未开口,旁边一锦衣卫百户已经高声呵斥道:“大胆,圣旨在此,还不恭迎圣旨!”
这青袍小官是钦差,还是这锦衣卫百户是钦差?松江这样惊天大事,就是这样分量的钦差?
赵显忠脑子还在发蒙,还是身后属官捅了捅,才撩起衣襟跪下接旨。
王守仁拿着圣旨,回头看了一眼站在锦衣卫后边的张永,露出几分无奈。本当是张永宣旨介绍他这个钦差,既是张永不愿意露面,就只剩下王守仁自己宣旨。
旨意是正德皇帝口述,简单明了,命兵部郎中王守仁调查松江‘倭乱’以及相关案件,地方文武衙门听调协助。
听到“王守仁”三字,赵显忠自以为明白为什么区区一个五品官会成为钦差。原来这是礼部侍郎王华之子,王华状元出身,可不单单是礼部侍郎,还曾为东宫老师,与新皇有师生之谊,早就被猜测是刘阁老致使后的下一位阁臣。
只是皇帝既没有派出三位阁老任何一人门下,派了这看似中立的人下来,为什么对方更似亲近沈家?
赵显忠毕竟不是京官,即便再关注京城与朝堂,也是些朝政大事,自不会去查沈家与王家有何私交之类,因此一时摸不到头脑。
赵显忠心中疑惑,可依旧按照原计划,真诚邀请钦差入住知府衙门。
王守仁推托两次,便应承下来,毕竟查案一事绕不过松江知府衙门。
王守仁再回头看张永,只当他之前那样提防赵显忠,为了安全会更愿意留在鸿运客栈等苏州织造的人手,不想张永还是文士服,随同王家的管事与小厮在一起,跟在队伍后边准备出发,收敛了在京时的气派,看着同寻常幕僚没什么两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