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迁与沈理两个,既是师生,又是翁婿,情比父子。

  两人都有雅嗜,就是爱文玩字帖。

  以棋局博弈,不过是翁婿之间的一点情趣。

  如今“京察”在即,又赶上翰林学士告老出缺,谢大学士总不会平白召女儿、女婿回家。

  只是大明朝文官升转,有“资”、“级”、“年”、“次”等说法。

  “资”就是资格或资序,包括了“资”、“级”、“年”、“次”等。

  “资”,说起来就是某一级低级官职只能升补某些高级官职,或者反过来说,某些高级官职,只能由某些低级官职升补。例如,训导轶满,例升教谕,若升教授,就是越资。

  天顺二年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说的也是“资”

  “资”不仅针对品级相邻官职,也影响以后的一系列升迁,“资”有的时候也指“出身”。

  “级”,既品级,又特与“品”对称,谓“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十八”。

  “年”指在官时间,具体到月份与日期,“旧例,升必满考”、“诸官九年称职,升两级”。低级官员升迁,多是要遵循这一条,所以说正五品是个坎。因为一般人从殿试后授官,要二十七年才能升到正五品,很多人熬不到这个年纪就致仕,或者在五品上终老致仕。

  实际上这一条“年”有的时候也指“俸”,“升俸”、“降俸”、“罚俸”都影响年满升转的时间。

  “次”是指位次,选人选官、官员升迁都要遵循一定的次序。

  如今翰林院四位侍读、侍讲学士中,沈理与蒋冕的年与资都不够升级,即便赶上京察,也是原品级留任,有机会更进一步是沈洲与何学士。

  尤其是沈洲,与谢大学士同年进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