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件瓶子小巧,高十几厘米,有五个地方都需要接胎处理,比一般的方器都要复杂许多,成型难度大,稍有偏差,在烧成中极容易出现变形。故此,这件瓷器反应了宣德制瓷工艺之精进,展示了当时工匠窑工的智慧。”

  沈瑜听于老师因为说了很多话,嗓音有点沙哑,及时的送上一杯茶。

  于老师也没客气,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这件瓷器还有一桩妙处。”

  第1250章 宣德瓷器,博物馆的特色

  办公室里,沈瑜和于老师坐在茶桌旁边,悠闲的品茶。两人谈论的还是办公桌上摆着两件瓷器。

  于老师说道:“瓷瓶上的纹饰很值得研究。牵牛花作为瓷器纹饰出现,最早可见于元青花瓷器之上,永乐时期继之,但都是作为辅助纹饰,真正作为主体纹饰则仅见于宣德时期此式倭角双耳瓶。

  牵牛花跨进传统名花行列,已有逾千年的历史,不但名见花谱、花志,而且历代有许多的诗文吟咏。例如宋人陈宗远,描绘了牵牛花美化庭院带来的惬意生活。另一位宋代诗人林逋山则将牵牛花与织女牛郎之民间传说相联系,寄寓情侣间相思之意。在宋元绘画中亦时见牵牛花出现在构图中。”

  沈瑜听于老师说完,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关于折腰盉碗的功能。

  于老师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沈瑜,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有些事情不要钻牛角尖。一些问题不知道或研究不明白,可以留心去观察研究,但不要纠结。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了新的发现,也许就会解开,当然,也许永远解不开,那又怎么样?”

  劝完了沈瑜之后,他再次看向瓷器:“不容易,你一次就买到了两件宣德青花瓷,特别是倭角双耳瓶,宣窑御瓷经典的名品。

  以前,与之相同者唯见六例,我为了研究,曾经去收藏倭角双耳瓶的博物馆看过,现在,你这里有了第七例。以后,你的博物馆以后也会被多人关注。

  打算什么时候把它放到展厅里去?”

  沈瑜说道:“现在就可以。”

  于老师兴致勃勃:“我和你一起去。”

  沈瑜找来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把两件瓷器收入馆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