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天上午,粤军部队进占九龙半岛,和日军对峙于九龙城,双方开始炮战,蹊跷的是,双方的炮火,几乎是同样的。

  粤军装备了大量缴获的日军炮火,特别是缴获酒井隆部队的炮火,拉到这一带的步兵炮和山炮,效果不错。

  赵羽部队跟随到了深圳河以后,就停止前进,特种部队的任务告一段落。他们马上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动作计划。

  “很简单,抄袭日本人当年进攻香港英军的战斗方案,是最便宜的,”赵羽在战前研究的时候,对薛岳和余汉谋说。

  此时,粤军第四战区的主力倾巢出动,八万余人从广州出发到九龙城,另有张发奎带领一个集团军紧急援助,即将到达广州。

  日军方面,据说台湾的日本殖民军,将编组四个师团援助香港日军,还计划反攻广州。

  不过,中国方面,也开始重点转移,长江战区除了原有的三个集团军外,将其余两个集团军,都划拨给第四战区,归属薛岳指挥,加强广州和香港方面的作战,广州的快速收复,超出了武汉国民政府的想象。不过,他们也少有地冷静,决心增调兵力,持久作战。

  总之,双方都有援军,香港地区的战斗,有可能激化,从一个单纯的进攻战役,演变成一场双方主力兵团的大决战,赵羽想了再三,绝对延缓攻势。

  第四战区三巨头,薛岳,余汉谋和赵羽,给武汉发去电报,决定将香港战役,扩大成消灭更多日军的战役,如果诱使敌人增援,劳师远征,则可以顺利消灭敌人精锐,为下一步更大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武汉方面同意了这个方案,同时,表示怀疑,日本人真的会大规模增援?

  两天以后,张发奎的主力集团军,布置在广州城内外,原来薛岳九战区的十九集团军,和二十集团军,也紧急调集两个主力军先期赶到广州北郊。

  第四战区进行调整,薛岳统帅一个集团军,分布在东莞和惠州,作为战役主力部队,同时防备日本援军从汕尾一带登陆逆袭,余汉谋为前敌总指挥,直接指挥九龙半岛和香港战役。

  赵羽是客将,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可以因地制宜。

  赵羽搁置香港日军不攻,果然引来了日军增援,日本21军的军长,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日本大本营的要求下,亲自率领部队增援,反正,日本此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不大,瓜岛战役还在持续中,美军的反攻强度还不够严厉,日军在太平洋占据着优势地位。日本陆军的兵员尚强。

  安藤利吉还得到了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的支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