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48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以料想得到,到今年秋收时,如果朝廷养民的政策仍能贯彻,没有太多地方出现天灾人祸,粮价就算不落也不大可能还涨得更高了,留太多粮食在手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朝廷免赋三年,显见得是会缺粮的,官府肯花银钱来买,百姓又怎会不愿反哺朝廷呢?所以去岁衙门来买粮和买刚收成的薯蓣时,大兴庄周边这一带,各家留自家人两三年的口粮,有余力的都卖了出去。

  哪怕桑萝和陈家原本打算用薯蓣做点副产品的,但朝廷买去是分发各州县做种块的,官府价钱还给得公道,自是以朝廷为先。

  曾子骞听到这里轻笑了笑,沈烈在一旁给桑萝作了解释,道:“歙州诸县乡里百姓手中余粮并不算多。”

  一句话把桑萝说愣住了。

  “人出来得晚,开地开少了?”

  这是她想到的唯一可能。

  沈烈却是摇头:“是也不是,出来得晚开地少的是一小部分人,但其实出来得早的地也没有全种。”

  一句话把桑萝说糊涂了。

  沈烈道:“田分上中下三等,咱们当初出来分到的田均是上田,虽抛荒了好些年,开出来也还不错,而出来得晚的,因如今人口少,下田倒是没有分,中田是有的,但中田地力跟不上,通常种一年需休耕一年,不然纵使种了收成也不会很高,连种个几年那田怕是就要废了。”

  “所以朝廷分田不少,百姓其实并不能全种,视田地情况,大多只种一半或是小半。而且,我细问过各乡乡民,他们精耕的中田去岁秋收一亩地得稻谷约二百六七十斤。”

  而大兴庄周边这一带用了桑萝的堆肥法,中田和上田亩产在三百一十到三百三十余斤左右,每亩相差约四十多斤,且大兴庄用了堆肥法后,田里地力跟得上,哪怕周边乡民手中的中田也并不需要耕种一年就休耕一年。

  这才是诸县乡民不敢卖粮的原因,周边诸县乡民手中的余粮和歙州城附近这一带的乡民手中的余粮压根它就不一样啊。

  “堆肥法?”桑萝一愣之后反应了过来,一把捂住额头,面上显出懊恼之色:“我竟全然把这事忘了。”

  沈烈不动声色道:“怪不得你,用得太习惯了,我和小安、清和也是跟着曾大人在乡里走了几日才反应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