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1 / 2)
蔡汉银 万元 徐文良 阎金久
西藏军区某边防营驻守的岗巴边防线平均海拔4810米。这个营的每一位官兵都对江主席的这段话铭记在心:西藏的稳定涉及全国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全国的发展。官兵们说得好:“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
官兵们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西藏的稳定发展与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相互关系,才把国家安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岗巴营”成为世界屋脊上永放光彩的“雪山红旗”。
●守一方国土,就要让党和人民放心
岗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边境线长,进出境通道多,敌情社情异常复杂。驻守在这里的岗巴营官兵深知自己守卫的地方体现着国家对其领土、主权、独立与尊严的维护,是国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线。他们以“守土有责”的神圣使命感战严寒、斗风沙、抗缺氧,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用忠诚和生命换来了边防线的稳定与安宁。
1986年6月15日下午15时许,“岗巴营”接到通报,一伙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聚集岗巴,妄图非法出境。副营长刘兴富奉命率领60余名官兵赶到现场,当他们与公安干警、边防武警汇合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已对峙了一天一夜。
由于不明事实真相的群众较多,分裂主义分子躲藏在人群里,加之对峙时间长,加大了斗争难度。“既不能伤害受挟持的藏族群众,更不能让分裂阴谋得逞!”面对严峻的形势,官兵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堵住出境通路,4次粉碎非法出境阴谋。同时,他们支派懂藏语的官兵深入人群揭露分裂阴谋,宣传民族政策,唤醒群众。通过两天三夜的国境堵截、现场工作,军民联手将混迹其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抓获,在边境一线成功地粉碎了一次分裂活动图谋。
1987年8月,一伙不甘心灭亡的骚乱分子流窜岗巴,企图从“岗巴营”守卫的边防线非法出境,投靠流亡在境外的分裂集团。该营三连奉命在尼玛山口设卡堵截这伙骚乱分子。尼玛山海拔5300多米,终年积雪。在夜间温度低达零下17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官兵们采取定点监视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4小时昼夜堵截。由于是临时设卡,无固定哨所依托,官兵们渴了吞一口冰雪,饿了啃一口干粮,在雪地里一趴就是10个小时,脸部被紫外线灼伤,双眼被雪光刺得红肿。官兵们在雪地里坚守了整整18天,终于使骚乱分子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自投罗网。
岗巴边境线平时显得很平静,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1992年11月17日,一位藏族牧民到部队报告,在邻国边境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四连官兵进入开鲁山口设伏。雪线上的冬夜,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由于不能生火,官兵们只能互相用体温取暖。黎明时分,在透空的雪山脊背上,两个黑影一闪一现地向我方国境线摸来。官兵们勇猛出击,将这两名非法入境者擒获,并从两人身上搜出由达赖集团发布的分裂祖国的传单250份。
近10年来,“岗巴营”共挡获企图非法出入境的分裂主义者和刑事犯罪分子100多人,缴获反动宣传品3000余份。西藏自治区人大主任热地在评价“岗巴营”的功绩时说:“有解放军在边防,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会得逞。”
●保一方平安,就要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9年前,江主席在视察西藏时,曾谆谆叮嘱驻藏部队:西藏局势的稳定,关系到边防的巩固和中华民族的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就是维护国家稳定。“岗巴营”官兵牢记江主席的嘱托,自觉站在国家利益的大局,为维护西藏社会安定做贡献。
平息1992年10月13日岗巴、定结两县群众草场纠纷,是“岗巴营”官兵用生命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真实记录--这天14时17分,时任副教导员的曹型明接到定结县委书记冯全贵的通报:“约4000名群众集结岗巴、定结两县交界的昌龙乡铁木工村,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械斗。”
14时27分,上级命令“岗巴营”配合武警、公安调解草场纠纷。曹型明迅速率领120名官兵分乘6台东风车直奔铁木工村。
14时45分,“岗巴营”官兵徒手来到纠纷现场。参与纠纷的两县群众手持刀枪棍棒,黑压压对峙在一片开阔地带。“岗巴营”这支绿色队伍插入对峙人群之间,恰如平地“生长”出一道绿色屏障。他们的身边已经倒下一名被猎枪击伤的群众,眼前是剑拔弩张的两县群众,大规模械斗一触即发。
↑返回顶部↑
西藏军区某边防营驻守的岗巴边防线平均海拔4810米。这个营的每一位官兵都对江主席的这段话铭记在心:西藏的稳定涉及全国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全国的发展。官兵们说得好:“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
官兵们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西藏的稳定发展与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相互关系,才把国家安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岗巴营”成为世界屋脊上永放光彩的“雪山红旗”。
●守一方国土,就要让党和人民放心
岗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边境线长,进出境通道多,敌情社情异常复杂。驻守在这里的岗巴营官兵深知自己守卫的地方体现着国家对其领土、主权、独立与尊严的维护,是国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线。他们以“守土有责”的神圣使命感战严寒、斗风沙、抗缺氧,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用忠诚和生命换来了边防线的稳定与安宁。
1986年6月15日下午15时许,“岗巴营”接到通报,一伙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聚集岗巴,妄图非法出境。副营长刘兴富奉命率领60余名官兵赶到现场,当他们与公安干警、边防武警汇合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已对峙了一天一夜。
由于不明事实真相的群众较多,分裂主义分子躲藏在人群里,加之对峙时间长,加大了斗争难度。“既不能伤害受挟持的藏族群众,更不能让分裂阴谋得逞!”面对严峻的形势,官兵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堵住出境通路,4次粉碎非法出境阴谋。同时,他们支派懂藏语的官兵深入人群揭露分裂阴谋,宣传民族政策,唤醒群众。通过两天三夜的国境堵截、现场工作,军民联手将混迹其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抓获,在边境一线成功地粉碎了一次分裂活动图谋。
1987年8月,一伙不甘心灭亡的骚乱分子流窜岗巴,企图从“岗巴营”守卫的边防线非法出境,投靠流亡在境外的分裂集团。该营三连奉命在尼玛山口设卡堵截这伙骚乱分子。尼玛山海拔5300多米,终年积雪。在夜间温度低达零下17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官兵们采取定点监视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4小时昼夜堵截。由于是临时设卡,无固定哨所依托,官兵们渴了吞一口冰雪,饿了啃一口干粮,在雪地里一趴就是10个小时,脸部被紫外线灼伤,双眼被雪光刺得红肿。官兵们在雪地里坚守了整整18天,终于使骚乱分子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自投罗网。
岗巴边境线平时显得很平静,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1992年11月17日,一位藏族牧民到部队报告,在邻国边境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四连官兵进入开鲁山口设伏。雪线上的冬夜,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由于不能生火,官兵们只能互相用体温取暖。黎明时分,在透空的雪山脊背上,两个黑影一闪一现地向我方国境线摸来。官兵们勇猛出击,将这两名非法入境者擒获,并从两人身上搜出由达赖集团发布的分裂祖国的传单250份。
近10年来,“岗巴营”共挡获企图非法出入境的分裂主义者和刑事犯罪分子100多人,缴获反动宣传品3000余份。西藏自治区人大主任热地在评价“岗巴营”的功绩时说:“有解放军在边防,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会得逞。”
●保一方平安,就要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9年前,江主席在视察西藏时,曾谆谆叮嘱驻藏部队:西藏局势的稳定,关系到边防的巩固和中华民族的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就是维护国家稳定。“岗巴营”官兵牢记江主席的嘱托,自觉站在国家利益的大局,为维护西藏社会安定做贡献。
平息1992年10月13日岗巴、定结两县群众草场纠纷,是“岗巴营”官兵用生命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真实记录--这天14时17分,时任副教导员的曹型明接到定结县委书记冯全贵的通报:“约4000名群众集结岗巴、定结两县交界的昌龙乡铁木工村,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械斗。”
14时27分,上级命令“岗巴营”配合武警、公安调解草场纠纷。曹型明迅速率领120名官兵分乘6台东风车直奔铁木工村。
14时45分,“岗巴营”官兵徒手来到纠纷现场。参与纠纷的两县群众手持刀枪棍棒,黑压压对峙在一片开阔地带。“岗巴营”这支绿色队伍插入对峙人群之间,恰如平地“生长”出一道绿色屏障。他们的身边已经倒下一名被猎枪击伤的群众,眼前是剑拔弩张的两县群众,大规模械斗一触即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