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肆经营日常 第45节(6 / 7)
又闲话了几句,姜菀便提出告辞。苏颐宁从书案后起身绕上前欲送她,谁知衣袖一拂,将一本摊开的书扫到了地上。
姜菀顺手捡了起来,目光落在书页上,正好看清这一页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粗略一看,应当是一篇文章,最右侧写着标题“哀平章”。
她握着书卷的手顿了顿,问道:“苏娘子,这篇文章所提的‘平章’,是平章县吗?”
苏颐宁颔首:“正是。此文是本朝一位大儒所写,哀叹的便是三十年前平章县那场惨烈的灾祸。”
“虽然时间久远,但我也听闻那场洪灾......让很多人流离失所,”姜菀轻叹一声,将书册递了过去。
苏颐宁道:“这位前辈那年恰好途径平章县,亲眼目睹了一切,自己也险些被洪水卷走,幸而遇上好心人搭救,后来才得以平安离开平章县。”
她见姜菀望着那书册,神色怔忡,便问道:“姜娘子是想起了什么往事吗?”
姜菀道:“苏娘子,可否让我看看这篇文章?”
苏颐宁略感意外,却没多说什么,将书递了过来。
姜菀见作者处是一个被提及多遍的名字——顾元直,不由得道:“原来这篇文章是顾老夫子写的。”
“姜娘子.....与他熟识吗?”苏颐宁眉心微动,含笑问道。
“我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头,买过他编纂的诗文集和字帖,并不曾见过他本人。”姜菀继续看了下去。
这篇文并不长,也很通俗易懂。顾元直在文中详细记叙了自己昔年在平章县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在他的笔下,平章县虽距离京城十分遥远,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但风景秀丽,有不少自然天成的景致值得观赏。县里的居民虽清贫,但也安居乐业。
然而一朝天降横祸,一场暴雨使得流经县内的一条河水位暴涨,加之平章县本就地势低,洪水很快汇聚成势,将这个不大的县城冲溃。
那时的顾元直刚到弱冠之年,是个意气风发的温雅书生,身边还跟着书童。他原本是在四处游学,恰好路过平章县,便在县内小住了几日,不巧便遇上了这多年不遇的天灾。
↑返回顶部↑
姜菀顺手捡了起来,目光落在书页上,正好看清这一页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粗略一看,应当是一篇文章,最右侧写着标题“哀平章”。
她握着书卷的手顿了顿,问道:“苏娘子,这篇文章所提的‘平章’,是平章县吗?”
苏颐宁颔首:“正是。此文是本朝一位大儒所写,哀叹的便是三十年前平章县那场惨烈的灾祸。”
“虽然时间久远,但我也听闻那场洪灾......让很多人流离失所,”姜菀轻叹一声,将书册递了过去。
苏颐宁道:“这位前辈那年恰好途径平章县,亲眼目睹了一切,自己也险些被洪水卷走,幸而遇上好心人搭救,后来才得以平安离开平章县。”
她见姜菀望着那书册,神色怔忡,便问道:“姜娘子是想起了什么往事吗?”
姜菀道:“苏娘子,可否让我看看这篇文章?”
苏颐宁略感意外,却没多说什么,将书递了过来。
姜菀见作者处是一个被提及多遍的名字——顾元直,不由得道:“原来这篇文章是顾老夫子写的。”
“姜娘子.....与他熟识吗?”苏颐宁眉心微动,含笑问道。
“我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头,买过他编纂的诗文集和字帖,并不曾见过他本人。”姜菀继续看了下去。
这篇文并不长,也很通俗易懂。顾元直在文中详细记叙了自己昔年在平章县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在他的笔下,平章县虽距离京城十分遥远,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但风景秀丽,有不少自然天成的景致值得观赏。县里的居民虽清贫,但也安居乐业。
然而一朝天降横祸,一场暴雨使得流经县内的一条河水位暴涨,加之平章县本就地势低,洪水很快汇聚成势,将这个不大的县城冲溃。
那时的顾元直刚到弱冠之年,是个意气风发的温雅书生,身边还跟着书童。他原本是在四处游学,恰好路过平章县,便在县内小住了几日,不巧便遇上了这多年不遇的天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