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引言

  时隔加沙走廊的上一场战争已经一年,我回想起第一次跟贾拉勒·戎迪亚碰面的场景。2014年夏天,我看见他坐在残破的自家房子上面,周遭尽是尘土碎石。虽然他努力保持冷静,我还是在他脸上看到压力刻蚀出的纹路。跟许多住在加沙走廊的人一样,历经以色列近期一连串的袭击之后,人们已经能够预测出空袭的频率大约三到四年一次——如今贾拉勒已经一无所有。贾拉勒说出内心的疑惑:他的妻子还有六个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如今家园已毁,他们该安身何处?哪里才是真正安全的?他们被困在加沙走廊,哪里都去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有一天不再有炸弹轰炸、空中再也看不见战机。或许如此,他们才能重拾足够的平静来重建家园,找回那种正常的生活。

  一年过后,贾拉勒仍旧无家可归。他的住宅仍然呈现毁损状态,家人虽然安在,但也仅仅是活着而已。至于我自己,则尽可能保持乐观,这片狭长的飞地[1]过去是一片秀丽、自给自足的沃土,如今已然成为断壁残垣,在这里生活绝非易事。以色列决心要让我们永远回不了家,这就是加沙走廊居民所面对的现实。1947年到1948年有一场肃清行动,当时以色列觊觎一块联合国尚未允诺的领土,因此就针对该区域的非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2]。那次事件之后,加沙走廊成为一块安居的乐园,让成千上万名非犹太裔居民,得以从伊尔根、史腾恩,还有利希[3]等民兵组织的屠杀魔掌中逃出来。这些以恐怖分子自居的组织,就是今天以色列军队、警方,还有以色列国安局的前身。不过直到今天,那些比支持犹太复国的民兵组织更早逃到这里的长者、男人、女人,还有小孩,纵然已经与家园失散,他们手上还握着自家的钥匙。这些钥匙代表着希望跟决心,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重返故土。

  经历2014年以色列的袭击之后,加沙走廊里的许多孩童仍然惊魂未定。我们还是居住在这座围城中,人民所能够购买、对外输出和进口的商品都受到限制。我们无处可去、动弹不得,外人要来探访更是难上加难。听着人权主义者高声颂赞“巴勒斯坦人能在这种侵略行为之下存活下来”,我们内心感到无可奈何,毕竟我们早就过了好长一段这样的日子了。他们说的或许没错,但终究点出了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被迫继续忍受,过着这种悲惨的生活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延续了六年,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发动的攻击,还有让人不能苟同的种族清洗长达12年。但我们受到的压迫已经绵延了67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时间在历史上已经没有其他案例可以比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