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政也不推辞,又问一句:“巫氏在安南,很得用?”

  陈放微笑道:“安南幕府上下和睦,太夫人母女又重情义,王媪与我一路同行,临别个话,人之常情。”

  江政便答允了下来,陈放也就放心回京去了。回京之后如何复命,将与祝缨协商的方案告知,又如何与陈萌商议余清泉的事情,如何与郑熹勾兑,不必一一细说。

  陈放回到京城时已是冬天,余清泉这一年上缴的盐税显然是不合格的,郑熹趁机发难。一应证据是江政收集全了的,姚辰英的户部没收够钱、分给皇帝内库的部分自然也是不足的,这让户部和皇帝都有了不满。郑熹再将证据递上去,冼敬也保不下余清泉了。

  余清泉被调回,继任的自然也就变成了郑熹一系的舒炎。

  陈放却还不能马上就赴任,他仍需将带回来的方案与户部、工部等处协商。江河渡口关津之类归工部管,其他又与户部相关,此外还涉及一些工匠的管理之类。陈放与祝缨敲定的备选方案有两个:一、空中架数条铁索,上面铺上桥板,二、渡口。

  两个方案是无法同时开工的,因为预算不够。各自境内的路归各自修,预计两到三年内把各自境内的路修好,最后在江边会合。

  这涉及到了具体的工程,经陈萌主持,各方又就方案吵了一个来月,最终敲定了第一个方案,铁索桥。它不受江水暴涨的影响,不需要维护船只等,而且就一个路口,比较容易看守防范。渡口除了后续需要船只外,也因现有的地理条件也不合适。

  等到驿路开通之后,如果有需要,再视情况开通渡口。

  …………

  方案定下,才是陈放的任命,他除了一个刺史的职务又兼了驿路开通的调度,因为驿路它其实是两个部分——路、驿站,必须有一个人总揽。安南简单,祝缨一个人说了就算,到了陈放身上,他就要不停地加一些额外的官职。

  总算在正月里,他的几项任命都到手了,择了个吉日便可赴任。与此同时,又移文到安南,通知了祝缨。

  祝缨接到公文的时候已是二月初了,宿麦刚刚收完,春耕即将开始。祝缨召集了幕府僚属,开会讨论此事。

  整个幕府都知道,祝缨是必要修这条驿路的,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阅着公文,再无声地递给下一个人,直到所有人都看完了,祝缨道:“都说说,有什么想法。”

  苏喆道:“朝廷办事,越来越慢了。不晓得他们能不能按时完工?别咱们这儿修好了,对面接不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