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2)
我最想见到的有这样几个人,首先是于薇,但我不知道能否见到她,见到后将是什么样子?
其次是想见江子敏。据说她流落在祁连山中,根据她那种刚烈的性格,我简直无法想象她能活得下来。
杜丽珍,我并不很熟。据说她是流落在河西的女同志中最幸福的一个,现在是一个叫三溪湾的村屯的女教师。……当然,我也想见到她。
还有,于家林,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据说,他跟随一个考古学家考察过楼兰王国,后来他竟然成了一位考古学家。一九四七年,又随西北工业研究所和西北地质调查所组织的科学考察队去考察柴达木盆地。他一定有很精彩的经历告诉我。于家林原是总部的通讯参谋,他是个爱幻想的人,走上这样一条路,也算各得其所了……
当然,我去重访旧地,很可能想见到的不一定见到,见到的很可能是不认识的人,那也没有关系,只要是西路军的人,我们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情怀。
我,作为一个离休的大军区政治部的顾问,到河西走廊还是很容易的,坐飞机到达兰州,再由兰州军区派专人专车陪同。
河西走廊的变化太大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我早从许多报刊和文学作品中看到了。
兰州,我是第一次到,兰州市的负责同志陪我游览了市容。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向我介绍了兰州的历史,先去了五泉山、白塔山。而后去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
八月,这是河西走廊的最佳季节,吃不完的瓜果,看不完的胜景,气候最为宜人。
在兰州住了三天,而后沿我们当年的行军路线西行,那皑皑的祁连山的雪峰又出现在我眼前。陪同我的同志问我有什么感触,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下了两句话:
祁连山不因其起伏而失其庄严
西路军不因其失败而失其伟大
他说,这是一幅很好的对联,可以写在纪念馆的展览厅里。我说不行,顶多写在留言簿上。……后来怎么处理,我就不知道了。
从兰州出发,八月十五日下午三时到达武威,稍作休息后,就去新城——原来马步芳骑兵旅司令部,去看当年西路军女俘种的红军杨。当地也叫“五星杨”。这是夹道栽种的两排高大傲岸的白杨树,我数了一下,两百零七棵。因为围墙和建筑已经改造,被一条横路截断,到底是多少棵,已经无从可考了。
我已经是七十四岁的人了,不再像四十七年前那样容易激动,但我手扶着粗壮的树身,听着茂密的树叶的哗哗声,好像抚摸着战友们的手臂,听着她们的絮絮低语。
↑返回顶部↑
其次是想见江子敏。据说她流落在祁连山中,根据她那种刚烈的性格,我简直无法想象她能活得下来。
杜丽珍,我并不很熟。据说她是流落在河西的女同志中最幸福的一个,现在是一个叫三溪湾的村屯的女教师。……当然,我也想见到她。
还有,于家林,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据说,他跟随一个考古学家考察过楼兰王国,后来他竟然成了一位考古学家。一九四七年,又随西北工业研究所和西北地质调查所组织的科学考察队去考察柴达木盆地。他一定有很精彩的经历告诉我。于家林原是总部的通讯参谋,他是个爱幻想的人,走上这样一条路,也算各得其所了……
当然,我去重访旧地,很可能想见到的不一定见到,见到的很可能是不认识的人,那也没有关系,只要是西路军的人,我们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情怀。
我,作为一个离休的大军区政治部的顾问,到河西走廊还是很容易的,坐飞机到达兰州,再由兰州军区派专人专车陪同。
河西走廊的变化太大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我早从许多报刊和文学作品中看到了。
兰州,我是第一次到,兰州市的负责同志陪我游览了市容。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向我介绍了兰州的历史,先去了五泉山、白塔山。而后去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
八月,这是河西走廊的最佳季节,吃不完的瓜果,看不完的胜景,气候最为宜人。
在兰州住了三天,而后沿我们当年的行军路线西行,那皑皑的祁连山的雪峰又出现在我眼前。陪同我的同志问我有什么感触,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下了两句话:
祁连山不因其起伏而失其庄严
西路军不因其失败而失其伟大
他说,这是一幅很好的对联,可以写在纪念馆的展览厅里。我说不行,顶多写在留言簿上。……后来怎么处理,我就不知道了。
从兰州出发,八月十五日下午三时到达武威,稍作休息后,就去新城——原来马步芳骑兵旅司令部,去看当年西路军女俘种的红军杨。当地也叫“五星杨”。这是夹道栽种的两排高大傲岸的白杨树,我数了一下,两百零七棵。因为围墙和建筑已经改造,被一条横路截断,到底是多少棵,已经无从可考了。
我已经是七十四岁的人了,不再像四十七年前那样容易激动,但我手扶着粗壮的树身,听着茂密的树叶的哗哗声,好像抚摸着战友们的手臂,听着她们的絮絮低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