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马鸿逵的总指挥部设在山东泰安铁路宾馆,他站在宾馆大厦的平台上,极目远眺四野形胜,壮志满怀,有种帝王之气充溢胸中。值此群雄纷争,各霸一方之际,正是他叱咤风云之时。

  马鸿逵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原籍是甘肃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是马福祥的长子,马福禄的侄儿,五岁起随叔所率“安宁军”过着军旅生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为抵御八国联军,马福禄在北京正阳门殉难,马福祥则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乘军辎重车逃往西安。那时九岁的马鸿逵就坐在光绪皇帝后面第三辆辎重车上。

  到西安后,其祖父马千龄携其孙奉旨进西安行宫叩见慈禧。

  慈禧、光绪回京后,特旨授马福祥以“提督记名”之职“留甘任用”之权。

  马鸿逵在家塾中读四书五经,苦不堪言。他崇武厌文,喜动厌静,自谓:“视塾馆为监狱,视书本为畏途。”他十三岁那一年,其父便以千两纹银为他买得了“蓝领知县”的空缺。

  一九○六年,马鸿逵十五岁,因父调任青海西宁镇总兵,他随父在西宁读书。十六岁与甘州提督马进祥之次女马柏芳结婚。马柏芳生于一八九八年,比他大八岁。他十八岁进入甘肃陆军学堂。

  一九——年,马鸿逵二十岁,他秘密加入同盟会,在时局动荡的险风恶浪中,很快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智与胆魄。他策划反清武装起义,因事泄而遭镇压,陕甘总督长庚派人将其押送其父论处。此时马福祥任平凉路巡防统领,便怒斥一通之后,令其在“昭武军”中任教练官。

  一九一三年袁世凯委任马福祥为宁夏护军使,他在“昭武军”中任营附。一九一四年因马鸿逵围剿反袁的白朗起义军有功,被授予军少将军衔。该年秋天人京,任袁世凯大总统府的侍从武官。这一年他二十三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