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万中元的确打中了他们的要害,然后继续发动进攻,决心征服他们:
“你说为革命而献身,我说为科学而献身!我看,没有一种比为人类文明而献身更高尚的了!
“为了考查历史之谜我是不怕死的,有许多探险家为了探查世界之谜也是不怕死的,你看外国有许多自费的登山家、旅行家,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探测人生之秘,探测大自然之秘,宁肯倾家荡产,宁肯死于外乡,……你读过中国的徐霞客游记吗?”
“当然读过!”
“你记得他的日记是怎么写的吗?”
“不记得!”
“他生平好读奇书,‘囊无余钱,亦解衣市之’,宁愿不穿衣服也要买,当然是奇书。”
“这不是有点疯傻了吗?”田世荣说。
“傻的还在后边呢!他看了很多书,互相矛盾,以讹传讹,‘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他要亲自去看看,写一部真正的书。他的旅行是‘不记年,不计程,旅泊岩栖,游行无碍……无险不披,能霜露下宿,能忍数日饥,能逢食即饱,……他对他儿子怎么说?‘你们只当我死了,不用拿家务事来烦扰我。’当他在湘江遇盗,被抢得精光时,别人劝他回家,他怎么说?‘我带一把锄头走,何处不可埋我的尸骨呢?’他登山一定要到最高峰,他钻洞一定要钻人最深处,他研究河一定要追溯到源头,途中有多少艰险是从来不加考虑的!”
“的确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这种精神很可贵。”于家林赞叹地说。
“他在游嵩山时,人家告诉他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大道,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含乎地选择小道。在南宁,为了寻找犀牛洞,曾经三误三返。有时他探索岩洞的内部构造,往往脱光了衣服爬进去,全身湿透,弄得像泥猴。辛苦了一天,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牛棚旁、猪圈边……”
“那可是太苦了,谁受得了?”田世荣摇摇头。
“可是他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虽食无盐,卧草,甚乐也。’……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真不容易。”
“所以他才天下闻名,后人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的游记是‘世界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古今游记第一。”’
↑返回顶部↑
“你说为革命而献身,我说为科学而献身!我看,没有一种比为人类文明而献身更高尚的了!
“为了考查历史之谜我是不怕死的,有许多探险家为了探查世界之谜也是不怕死的,你看外国有许多自费的登山家、旅行家,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探测人生之秘,探测大自然之秘,宁肯倾家荡产,宁肯死于外乡,……你读过中国的徐霞客游记吗?”
“当然读过!”
“你记得他的日记是怎么写的吗?”
“不记得!”
“他生平好读奇书,‘囊无余钱,亦解衣市之’,宁愿不穿衣服也要买,当然是奇书。”
“这不是有点疯傻了吗?”田世荣说。
“傻的还在后边呢!他看了很多书,互相矛盾,以讹传讹,‘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他要亲自去看看,写一部真正的书。他的旅行是‘不记年,不计程,旅泊岩栖,游行无碍……无险不披,能霜露下宿,能忍数日饥,能逢食即饱,……他对他儿子怎么说?‘你们只当我死了,不用拿家务事来烦扰我。’当他在湘江遇盗,被抢得精光时,别人劝他回家,他怎么说?‘我带一把锄头走,何处不可埋我的尸骨呢?’他登山一定要到最高峰,他钻洞一定要钻人最深处,他研究河一定要追溯到源头,途中有多少艰险是从来不加考虑的!”
“的确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这种精神很可贵。”于家林赞叹地说。
“他在游嵩山时,人家告诉他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大道,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含乎地选择小道。在南宁,为了寻找犀牛洞,曾经三误三返。有时他探索岩洞的内部构造,往往脱光了衣服爬进去,全身湿透,弄得像泥猴。辛苦了一天,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牛棚旁、猪圈边……”
“那可是太苦了,谁受得了?”田世荣摇摇头。
“可是他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虽食无盐,卧草,甚乐也。’……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真不容易。”
“所以他才天下闻名,后人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的游记是‘世界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古今游记第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