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2)
“当时左宗棠正为打了败仗焦虑万分,忽见来降,喜出望外,仔细推敲禀帖,断定是真降,而不是缓兵之计,便欣然接受,并给马占鳌没起字号的长子马七五赠名马安良。
“马占鳌遵从左宗棠的指示,同马悟真、马永瑞、马万有、马海晏等十二首领赴兰州住绣河清真寺,等候传见。
“马占鳌在左宗棠传见时,便自带锁链,言称罪在他一人,希望朝廷宽恕他的部下。
“左宗棠立即应允,并要他为清廷立功赎罪,委马占鳌为督带兼中旗管带,马悟真为左旗管带,马永瑞为右旗管带,马海晏为督标中营步队管带。参加了清军刘锦棠西进的部队,由循化进入化隆,最后进入西宁、大通,结果弯弓反射,为大清效忠,听从驱使,杀自己同教同族……
“辛亥以后,甘肃共分八镇,各镇守使,汉回两族各占其半。
“回族的镇守使有:宁海(现今的青海)镇守使马麒;宁夏的镇守使马鸿宾;甘州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骧。
“汉族的镇守使有:肃州镇守使吴桐仁,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陇志镇守使孔繁锦,陇东镇守使张兆钾。
“各路诸侯各霸一方,自从陆洪涛护理甘肃督都的命令发表之后,回族各镇守,以拥护马福祥当甘肃督都的目的没有达到,尤其对陇东将领张兆钾反马一事愤愤不平,汉、回矛盾陡起,当时省城纷纷相传,说各马家军有独立的企图。陆洪涛惧于马家军的武力,不敢立即到兰州就职,其幕僚提议先暂驻定西,再观动静,陆洪涛认为这将被视为怯懦,反而坏事,便毅然到兰州就职视事。
“回族各镇守使虽未公开表示硬抗,但是软顶。督署下达政令,形同虚文,各镇所属县缺,均有各镇自行委任,只是报省备案;驻军粮饷竟然由县署局直接提取。各县民财各政,均由各镇把持,致使省令不出省垣。
“陆洪涛对此情况,极感愤怒。他的部下各将,力主武力征服。战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甘肃缙绅名流,晋见洪督军,力言兵端一开,必然兵连祸结,百姓必受涂炭,最终必将结为冤仇,万世难消,反难收拾。
“陆洪涛权衡利弊,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省绅清翰林刘尔昕也愿出面调解,乃会同地方各耆绅联电各镇守使,同莅省垣共商要政。
“电文首先对甘肃地方疾苦情况以及汉回和衷共济之必要特予强调,并对各镇之矛盾多作解释,造成局势之缓和。各镇接电,微言大义,表示服从,从此各镇各处信使往还,甘肃局面出现了表面统一。
“其实暗中各怀鬼胎,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反而在烟幕后加剧进行。陆洪涛明知此情,也无可奈何,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发展。
“所有各镇,都是标榜爱民为其宗旨,其实没有不鱼肉乡民的官,只是程度不同,各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又酿成了不尽的祸根……”
↑返回顶部↑
“马占鳌遵从左宗棠的指示,同马悟真、马永瑞、马万有、马海晏等十二首领赴兰州住绣河清真寺,等候传见。
“马占鳌在左宗棠传见时,便自带锁链,言称罪在他一人,希望朝廷宽恕他的部下。
“左宗棠立即应允,并要他为清廷立功赎罪,委马占鳌为督带兼中旗管带,马悟真为左旗管带,马永瑞为右旗管带,马海晏为督标中营步队管带。参加了清军刘锦棠西进的部队,由循化进入化隆,最后进入西宁、大通,结果弯弓反射,为大清效忠,听从驱使,杀自己同教同族……
“辛亥以后,甘肃共分八镇,各镇守使,汉回两族各占其半。
“回族的镇守使有:宁海(现今的青海)镇守使马麒;宁夏的镇守使马鸿宾;甘州镇守使马麟;凉州镇守使马廷骧。
“汉族的镇守使有:肃州镇守使吴桐仁,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陇志镇守使孔繁锦,陇东镇守使张兆钾。
“各路诸侯各霸一方,自从陆洪涛护理甘肃督都的命令发表之后,回族各镇守,以拥护马福祥当甘肃督都的目的没有达到,尤其对陇东将领张兆钾反马一事愤愤不平,汉、回矛盾陡起,当时省城纷纷相传,说各马家军有独立的企图。陆洪涛惧于马家军的武力,不敢立即到兰州就职,其幕僚提议先暂驻定西,再观动静,陆洪涛认为这将被视为怯懦,反而坏事,便毅然到兰州就职视事。
“回族各镇守使虽未公开表示硬抗,但是软顶。督署下达政令,形同虚文,各镇所属县缺,均有各镇自行委任,只是报省备案;驻军粮饷竟然由县署局直接提取。各县民财各政,均由各镇把持,致使省令不出省垣。
“陆洪涛对此情况,极感愤怒。他的部下各将,力主武力征服。战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甘肃缙绅名流,晋见洪督军,力言兵端一开,必然兵连祸结,百姓必受涂炭,最终必将结为冤仇,万世难消,反难收拾。
“陆洪涛权衡利弊,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省绅清翰林刘尔昕也愿出面调解,乃会同地方各耆绅联电各镇守使,同莅省垣共商要政。
“电文首先对甘肃地方疾苦情况以及汉回和衷共济之必要特予强调,并对各镇之矛盾多作解释,造成局势之缓和。各镇接电,微言大义,表示服从,从此各镇各处信使往还,甘肃局面出现了表面统一。
“其实暗中各怀鬼胎,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反而在烟幕后加剧进行。陆洪涛明知此情,也无可奈何,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发展。
“所有各镇,都是标榜爱民为其宗旨,其实没有不鱼肉乡民的官,只是程度不同,各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又酿成了不尽的祸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