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辞之间,对于罗彦的谕令似乎多有指摘。

  罗彦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将文书牢牢压在案上。随后要来随侍笔吏的纸笔,在其上大写三个字:“招贤令。”

  一个时辰之后,刺史府中走出了一班差役,在益州各个街坊要道的告示栏中张贴告示。

  当百姓们凑上来围观的时候,有认识字的士子,登时大喜过望。

  “招人五十,前来学习山蛮语言,以备不日市舶司所需。但我益州治下子民,不论蛮汉,但有此心,皆可来刺史府报名。一经录用,可以流外四品待之。”

  莫要小看一个流外四品,其俸禄也足够供养一个四口之家了。

  但是士子们关注的是,开口招人的,乃是当今的刺史罗彦。罗彦举荐贤才的美名,早就随着一些科考的士子传到了蜀地。何况这还是处理蛮汉事务,真要是做成了,只怕将来入仕为官,都是非常显赫的一笔政绩。

  有了这样的诱惑,源源不断的士子开始向益州刺史府涌来。

  招人的事情,罗彦自然不会亲自出马。

  他招来的三个幕僚,刘仁轨总理市舶司,刘长安另有任用,那么这些事情,自然就交给了甄廉这个本地人。

  士林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闻,知道这甄廉去了一趟长安,回来就被刺史收做幕僚。此时见甄廉出面,就知道传言非虚。

  当罗彦再次见到甄廉的时候,便发现他春风满面地走进后衙,很是自信地朝着罗彦禀告道:“东主,此次招录五十人,有汉族三十九人,山蛮十一人,都是在我益州官学进学过的。身家清白,素无劣迹。”

  对于甄廉的考验,罗彦在来益州的路上就已经做完了。虽然甄廉却是有那么一点得意忘形,但做事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

  点了点头,罗彦说道:“既然人员定了,那么告诉他们,三日之后,到我刺史府前来学习山蛮语言和朝廷关于山蛮的政策。”

  甄廉点点头,略一迟疑,随后问道:“东主,不知我可不可以也跟随他们一道学习这些。学生虽然是益州本地人,但是也素无学习山蛮语言的机会,更不用说专门了解那些朝廷政令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