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1 / 3)
被罗彦强行喝止不得去闹事,学生们也没有了主意。但是心思活泛的士子并没有因此就在那茶楼酒肆连声哀叹。
他们同时想到了,罗彦如今还缺不少幕僚呢。一时间,前来诚国公府投纳拜帖的人络绎不绝,短短半天时间,门房就收到了接近半人高的拜帖和行卷。
当门房领着两个仆役将一大筐拜帖和行卷送到罗彦书房的时候,看着罗彦那精彩的表情,长乐终于在半天的不舍中第一次张开嘴笑了。
不过,罗彦表情虽然精彩,但也却是起了养几个幕僚的心思。李世民绝对不可能就这样让自己光秃秃地带着一份教导李恪的责任去益州。所以到时候绝对会大大小小给自己委任一个官职。
这样一来,自己要想舒舒服服过几天日子,还不能将职事给耽误了,定然需要几个帮手。
所以,看着这些自己送上门来的人才,罗彦尴尬了一下,便立刻着手阅览起来。
于其他的人家选择幕僚不同,罗彦要找的人,要求就有些特别了。懂刑律的需要一个,善经史的要有一个,熟悉益州地方风物的也要有一个。
挑来选去,总算是选好了一个,唤作甄廉,乃是从益州本地来的士子。能有这样一个幕僚,可以让罗彦提前熟悉益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官场民间,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善经史的,罗彦也有了一个人选。但是此人大有在长安为官的意愿,就是不知道带着他去益州做个幕僚,人家会不会答应。
唯有最后一个,懂刑律的人,想来想去,还真的是不好找。
当罗彦差人将两份请帖送出的时候,长安城都震动了。这诚国公家的大门终于是松动了。能有两个,定然有三个四个,对于一些科考无望的士子,未尝不是一种希望。
果然没有让罗彦失望,甄廉本人得到罗彦的邀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那个善经史的儒生,在长安城的中年一辈也算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名叫刘长安的他,向来被人戏称一辈子都要留在长安,谁知这次居然破天荒答应跟随罗彦外放。
转眼三月初一就到了。
月初的朝会,总是要比其他时候更为隆重一些。当朝臣奏事完毕之后,正等着李世民退朝的他们,便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益州刺史秋皋殚精竭虑,忠于王事,着调任礼部尚书职。国子学博士罗彦虽有才学,屈身训诂委实憾事,着任益州刺史职,并与益州都督府长史权万纪共同署理都督府事宜。”
↑返回顶部↑
他们同时想到了,罗彦如今还缺不少幕僚呢。一时间,前来诚国公府投纳拜帖的人络绎不绝,短短半天时间,门房就收到了接近半人高的拜帖和行卷。
当门房领着两个仆役将一大筐拜帖和行卷送到罗彦书房的时候,看着罗彦那精彩的表情,长乐终于在半天的不舍中第一次张开嘴笑了。
不过,罗彦表情虽然精彩,但也却是起了养几个幕僚的心思。李世民绝对不可能就这样让自己光秃秃地带着一份教导李恪的责任去益州。所以到时候绝对会大大小小给自己委任一个官职。
这样一来,自己要想舒舒服服过几天日子,还不能将职事给耽误了,定然需要几个帮手。
所以,看着这些自己送上门来的人才,罗彦尴尬了一下,便立刻着手阅览起来。
于其他的人家选择幕僚不同,罗彦要找的人,要求就有些特别了。懂刑律的需要一个,善经史的要有一个,熟悉益州地方风物的也要有一个。
挑来选去,总算是选好了一个,唤作甄廉,乃是从益州本地来的士子。能有这样一个幕僚,可以让罗彦提前熟悉益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官场民间,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善经史的,罗彦也有了一个人选。但是此人大有在长安为官的意愿,就是不知道带着他去益州做个幕僚,人家会不会答应。
唯有最后一个,懂刑律的人,想来想去,还真的是不好找。
当罗彦差人将两份请帖送出的时候,长安城都震动了。这诚国公家的大门终于是松动了。能有两个,定然有三个四个,对于一些科考无望的士子,未尝不是一种希望。
果然没有让罗彦失望,甄廉本人得到罗彦的邀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那个善经史的儒生,在长安城的中年一辈也算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名叫刘长安的他,向来被人戏称一辈子都要留在长安,谁知这次居然破天荒答应跟随罗彦外放。
转眼三月初一就到了。
月初的朝会,总是要比其他时候更为隆重一些。当朝臣奏事完毕之后,正等着李世民退朝的他们,便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益州刺史秋皋殚精竭虑,忠于王事,着调任礼部尚书职。国子学博士罗彦虽有才学,屈身训诂委实憾事,着任益州刺史职,并与益州都督府长史权万纪共同署理都督府事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