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学舍中顿时又是一阵哀嚎。不过他们可不想变成那赳赳武夫,所以嘴上嚎叫着,但是手上并没有迟钝,反而很是迅速地拿出昨天蹲守在各个城门,冒着被守城士卒当作奸细一样抓起来的风险统计出来的一个时辰内进出行人的身份数量统计书。

  想想昨天和守城士卒的种种交涉,这些士子又是一阵心酸。

  而罗彦,则是看着一张张纸上的数据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作为李恪的老师,罗彦其实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如今他的中心都是在国子学和长乐身上,所以对于李恪,罗彦的做法就是在正常的工作日,每隔一天去一次李恪的府上。

  每次只教授半天学业,然后就扔下一大堆的作业让李恪去完成。当然了,这些昨夜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完成的。饶是李恪招募了不少的幕僚,但是面对罗彦那强悍的系统,李恪也只有跪服的份。

  正好李愔要转学的消息传到罗彦的耳朵里,恰巧就是他要去吴王府的这天。

  与教授国子学的学生不同,罗彦在这里可是相当轻松。与那些学子不同,李恪作为皇子,要做的反而不是什么经世济民的大事。只要是能够保护好自己,然后尽量不要扰民,已经是最好的事情了。

  罗彦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什么《论语》《孝经》之类的,东西,统统不教。反而是亲自操刀,弄了两本叫做《韬晦术》和《解厄鉴》的书出来扔给李恪。

  更是要求李恪将其背熟之后,当着他的面马上焚烧。

  由此可见,罗彦用心之深。

  这两本一本是明代杨慎的著作,另一本是宋代晏殊的著作。

  杨慎前半生书生意气,惹来杀身之祸,后来得以保命,便潜心研习这韬光养晦之术。可以说《韬晦术》便是其生死之间的总结。

  而与杨慎不同的是,晏殊一生不论是文学还是仕途,都走到了一个顶点。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能够做到这一步,绝对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将这两本书扔给李恪,罗彦就是存了让其韬光养晦保命为上的心思。

  而经历了整整半年苦苦锻炼太极拳,依旧没有放弃的李恪,也却是感受到了罗彦对他的一片苦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