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1 / 2)
罗彦走后的第三天,陈玉如心情苦闷地坐在衙署中。正要准备再次下乡劝说那些顽固的老农必须灭蝗的时候,忽然听到外边有人说京中来了文书。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可是光是从京城来的,就足够让陈玉如重视了。待驿卒将文书奉上,陈玉如在回执上签了名,差人给这驿卒一些赏钱,这才进屋翻开文书查看。
“闻京畿各地有蝗灾迹象,特令各个州县以如下方法严格处置……”落款,赫然是户部的官印。陈玉如大叫一声好,连日来的苦闷一扫而光。
带着文书走出门外,只听他喃喃自语道:“这下子终于可以放开手做这件事了。”
第242章 真有人阴奉阳违
朝堂上的一番激辩之后,罗彦的建议最终还是得到了实施。
对于这一点,罗彦还是有些得意的。防治蝗灾本身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是自己在百官的反对下强行说服了李世民。放到谁的身上,轰轰烈烈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都是极为舒畅的。何况,现在罗彦想起当时在朝堂上那庞峯城憋的有些发紫的脸,还有那些满怀恶意的官员心虚的表现,罗彦心中就更是痛快。
罗彦比较庆幸的是,自己没有被李世民拉出来当什么处置使。说是处置使,不过就是临时救火的官职。这京畿道有蝗灾的预兆,偏偏又是他罗彦发现端倪的,而且详细的处理办法也是他提出来的。按理说,这个职务是非他莫属。
可是罗彦自己还有任务在身,要是连续几个月去搞蝗灾处理,这学生还教不教了?任务是硬指标,要是错过今年,那就得再等一年。时间太长,罗彦可不放心。
而且蝗灾的治理办法自己在条陈中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随便找个人上去,只要熟读条陈,基本上就和他亲自上阵没啥两样。
不过这舒服的日子也就是持续了几天,很快他便不得不带着阿全,动身回金州去了。这田假还是短了些,还没享受一下京城风光呢,就已经到时间了。策马回头看长安城门的时候,罗彦不禁感慨一声。
心里还牵挂着蓝田的百姓,罗彦这次没有直接从子午关前往金州,而是特意绕了路,想要在蓝田看一看,然后出蓝田关,取道商州,绕一个圈子返回金州去。
这样虽然路程是遥远了一点,可是一路上看看灭蝗的效果,同时见识一下其他地方的风情,也是极好的。
蓝田的灭蝗工作做的确实很好,一路走来的两三个县,也就蓝田做的更加细致和彻底,这一点罗彦感觉很满意。对于陈玉如做的事情,让阿全从乡民口中打听到的情况已经让他点头不已了。想来,就冲蓝田蝗灾治理的情况,今秋吏部核查的时候,就能够给陈玉如一个上上了。
没有打扰陈玉如,罗彦就这样静悄悄地和阿全主仆两人在蓝田转悠了一圈,然后离开。
↑返回顶部↑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可是光是从京城来的,就足够让陈玉如重视了。待驿卒将文书奉上,陈玉如在回执上签了名,差人给这驿卒一些赏钱,这才进屋翻开文书查看。
“闻京畿各地有蝗灾迹象,特令各个州县以如下方法严格处置……”落款,赫然是户部的官印。陈玉如大叫一声好,连日来的苦闷一扫而光。
带着文书走出门外,只听他喃喃自语道:“这下子终于可以放开手做这件事了。”
第242章 真有人阴奉阳违
朝堂上的一番激辩之后,罗彦的建议最终还是得到了实施。
对于这一点,罗彦还是有些得意的。防治蝗灾本身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是自己在百官的反对下强行说服了李世民。放到谁的身上,轰轰烈烈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都是极为舒畅的。何况,现在罗彦想起当时在朝堂上那庞峯城憋的有些发紫的脸,还有那些满怀恶意的官员心虚的表现,罗彦心中就更是痛快。
罗彦比较庆幸的是,自己没有被李世民拉出来当什么处置使。说是处置使,不过就是临时救火的官职。这京畿道有蝗灾的预兆,偏偏又是他罗彦发现端倪的,而且详细的处理办法也是他提出来的。按理说,这个职务是非他莫属。
可是罗彦自己还有任务在身,要是连续几个月去搞蝗灾处理,这学生还教不教了?任务是硬指标,要是错过今年,那就得再等一年。时间太长,罗彦可不放心。
而且蝗灾的治理办法自己在条陈中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随便找个人上去,只要熟读条陈,基本上就和他亲自上阵没啥两样。
不过这舒服的日子也就是持续了几天,很快他便不得不带着阿全,动身回金州去了。这田假还是短了些,还没享受一下京城风光呢,就已经到时间了。策马回头看长安城门的时候,罗彦不禁感慨一声。
心里还牵挂着蓝田的百姓,罗彦这次没有直接从子午关前往金州,而是特意绕了路,想要在蓝田看一看,然后出蓝田关,取道商州,绕一个圈子返回金州去。
这样虽然路程是遥远了一点,可是一路上看看灭蝗的效果,同时见识一下其他地方的风情,也是极好的。
蓝田的灭蝗工作做的确实很好,一路走来的两三个县,也就蓝田做的更加细致和彻底,这一点罗彦感觉很满意。对于陈玉如做的事情,让阿全从乡民口中打听到的情况已经让他点头不已了。想来,就冲蓝田蝗灾治理的情况,今秋吏部核查的时候,就能够给陈玉如一个上上了。
没有打扰陈玉如,罗彦就这样静悄悄地和阿全主仆两人在蓝田转悠了一圈,然后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