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2 / 3)
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被贬斥的情形。想文学馆十八学士,如今也就自己一个人在外边当官,而且混的越来越不如意。
想到这里李玄道忽然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和罗彦也交恶。不然的话,现在就罗彦为他说几句好话,都能把朝堂上对他的非议抵消掉一半。更不用说,罗彦要是能帮他遮掩一下,后果也不会有他想的那么严重。
不过李玄道如何想,早就熟睡的罗彦是不知道了。
次日罗彦醒来,罗彦就差人把自己的奏疏送了出去。剩下的,也不过是等着朝堂决断。罗彦心知,幽州都督府的人,包括自己,这次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有好结果的。
长安城,李世民跳脚骂娘五天以后,接到了云州府的汇报。王君廓自杀,一干手下仅有数十人活着,但都被拘押。这个消息算不上好,但是不坏。至少是没有什么担忧了,唯一遗憾的就是王君廓自杀了。没能当面质问几句。
有时候当帝王的心思就是这么奇怪。或者说贪心更合适一点。
罗彦的奏疏是在云州传来消息的第二天送来的。这个时候朝堂就已经开始讨论王君廓的处理事宜了。
很明确,王君廓的爵位官职等等都被褫夺,这毫无疑问。还好李世民也算是厚道,给王君廓一个平民的葬礼。若是深究起来,便是罚作罪民,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可能的。
至于其他人,到底该怎么解决,这是个问题。
作为幽州都督府的长史,李玄道最先被拿出来说事。
王君廓在幽州素来劣迹斑斑,这会儿人死了,可是照样拿出来被人说事。都督无状,你这个当长史的就应该好好劝导,而不是那么纵容。不错,即便是李玄道事先跟李世民密奏过,但是自己没有拿出什么实际措施来劝导,这就是过错。
还有,李玄道当初给王君廓的那封信,里头到底写的是什么,随着王君廓死亡就成了一个谜。那么,这也是一个攻讦点。
就这两点,已经足够让李玄道吃一壶了。若非李玄道当初在秦王府中也算是和好些人有点交情,加上他的从舅房玄龄从中斡旋,最终虽然没有逃过贬官的劫难,但是也比沦为庶人好多了。
再就是罗彦。处理罗彦的事情,就比较棘手了。罗彦才上任三个月不到,而且第一个月就是跟着崔敦礼在北地瞎转悠。贬斥他吧,这情理上说不过去。不贬斥他,贞观律刚刚修好才几个月,难道就要让李世民自打脸?那肯定不行啊。
既然如此,那就贬斥了。
↑返回顶部↑
想到这里李玄道忽然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和罗彦也交恶。不然的话,现在就罗彦为他说几句好话,都能把朝堂上对他的非议抵消掉一半。更不用说,罗彦要是能帮他遮掩一下,后果也不会有他想的那么严重。
不过李玄道如何想,早就熟睡的罗彦是不知道了。
次日罗彦醒来,罗彦就差人把自己的奏疏送了出去。剩下的,也不过是等着朝堂决断。罗彦心知,幽州都督府的人,包括自己,这次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有好结果的。
长安城,李世民跳脚骂娘五天以后,接到了云州府的汇报。王君廓自杀,一干手下仅有数十人活着,但都被拘押。这个消息算不上好,但是不坏。至少是没有什么担忧了,唯一遗憾的就是王君廓自杀了。没能当面质问几句。
有时候当帝王的心思就是这么奇怪。或者说贪心更合适一点。
罗彦的奏疏是在云州传来消息的第二天送来的。这个时候朝堂就已经开始讨论王君廓的处理事宜了。
很明确,王君廓的爵位官职等等都被褫夺,这毫无疑问。还好李世民也算是厚道,给王君廓一个平民的葬礼。若是深究起来,便是罚作罪民,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可能的。
至于其他人,到底该怎么解决,这是个问题。
作为幽州都督府的长史,李玄道最先被拿出来说事。
王君廓在幽州素来劣迹斑斑,这会儿人死了,可是照样拿出来被人说事。都督无状,你这个当长史的就应该好好劝导,而不是那么纵容。不错,即便是李玄道事先跟李世民密奏过,但是自己没有拿出什么实际措施来劝导,这就是过错。
还有,李玄道当初给王君廓的那封信,里头到底写的是什么,随着王君廓死亡就成了一个谜。那么,这也是一个攻讦点。
就这两点,已经足够让李玄道吃一壶了。若非李玄道当初在秦王府中也算是和好些人有点交情,加上他的从舅房玄龄从中斡旋,最终虽然没有逃过贬官的劫难,但是也比沦为庶人好多了。
再就是罗彦。处理罗彦的事情,就比较棘手了。罗彦才上任三个月不到,而且第一个月就是跟着崔敦礼在北地瞎转悠。贬斥他吧,这情理上说不过去。不贬斥他,贞观律刚刚修好才几个月,难道就要让李世民自打脸?那肯定不行啊。
既然如此,那就贬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