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马周这么说,房玄龄倒是来了兴趣:“哦,你那位伯乐的?来,我看看。”

  自从罗彦给马周的荐书传出去以后,熟识马周的人都开玩笑说他是千里驹。当然了,现马周的罗彦,自然被冠上了伯乐的称号。像房玄龄这样开马周和罗彦的玩笑,也不止第一次了,因此马周也不过脸色羞赧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真正让房玄龄感兴趣的是罗彦反对出兵突厥的原因。这段时间外官参与出兵讨论的,极少表达反对意见,加上文官系统的好多人也赞同出兵,这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房玄龄担任着中书令,同时又是户部尚书,仗怎么打他不知道,但是打仗需要的东西他心里有数。

  因此,他也是坚决反对出兵的一员。

  翻开罗彦的奏疏,看着上边简单的两条理由,房玄龄笑了。

  他是见过罗彦胡闹的,原本以为罗彦会怂恿着李世民出兵。因为罗彦这一年以来的行事作风和那些武将基本上没两样。前些时候有人还说,罗彦要是在,恐怕更让自己头疼,没想到这次罗彦居然没有冲动。

  看完罗彦的奏疏,房玄龄叫来一个小吏,让他前去户部调取府库钱粮的存储情况。

  因为关中饥荒的关系,户部早就每隔一月统计一次各大粮仓的存粮,同时检校一遍府库。小吏前去也不过是个把时辰,就抱来一叠簿册,其中的数据居然能详细到各州的仓储。待房玄龄放下手中的奏疏,将那些簿册大致翻阅一遍以后,抄录了部分数字,就带着罗彦的奏疏前去找李世民。

  罗彦虽然说得简略,不过理由已经说明白了。剩下的就是自己这些反对党的事情。以前老是拿礼仪说事,既然说服不了这些人,那就拿大唐的底子说话好了。

  第179章 长安三议征突厥

  其实大臣们这段时间的争论,在李世民原本火热的心上泼了不少的冷水。仔细思量之下,李世民自己也觉得对突厥动战争,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不过满朝文武,如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极力促成出兵的,因此李世民还是在犹豫。

  待见到房玄龄,原本以为会和其他的几位大臣一样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谁想到这回房玄龄就说了一句:“陛下,这是罗彦送来的奏疏。哦,还有一些臣从户部找来的文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