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才,正是在下。”见他认出了自己,罗彦也不隐瞒,点点头,拦住了要起身行礼的他。“不用那么多礼节,这位是崔舍人,出自博陵崔氏。如今我二人只是出来吃酒,就当是酒友好了。”

  罗彦这么客气,读书人也不再拘禁,说道:“在下马周,博州人。来长安想谋个出路,只是苦无门路,又囊中羞涩,故在此借酒消愁。”

  听的这位的介绍,罗彦惊叫道:“博州马周?茌平的那个?”

  罗彦的反应让崔敦礼和马周都是一阵惊讶,尤其是作为当事人的马周,一脸震惊地问道:“郎君这是听说过我的事情?”马周不由有些悔意,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被当初的博州刺史达奚恕斥责不是做官的料。

  时隔近十年,没想到自己不堪的过往居然流传到了京中。难道,自己这长安之行就要在这里夭折不成?马周面带悲戚地想道。

  见自己身边的两人一个悲戚一个狐疑,罗彦不由推说道:“曾在外听说过马兄的故事,只是我一直以为,马兄当是被埋没的英才。当初放荡不羁,也不过如蜀汉之雏凤一般,不想而今居然有幸遇见。”

  罗彦这番话,一方面解释了自己为什么知道马周,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和他的关系。这样的人才,要是自己遇上了还要放过,那么自己罪过就大了。

  第172章 斗胆荐贤到圣前

  正史中马周的伯乐常何,此时正担任着中郎将。这位爷在历史上做了两件出名的事情,第一件是玄武门事变的时候守着玄武门,第二件便是向李世民推荐了马周。

  而今既然遇到罗彦手里,那么罗彦就要跟常何说声抱歉了。边喝酒,三人边谈论国事。罗彦有意把话题往政务上面引导,崔敦礼见状,也是相当配合。从正月的渭水之盟到最近的关中饥荒,罗彦问的仔细,马周也答的详尽。

  综合了自己这半年的亲身经历,对马周的回答,罗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要是自己没有系统的辅助,加上自己后世比较开阔的见闻和大胆,恐怕比马周要差远了。便是在一旁配合罗彦的崔敦礼,此时也对马周刮目相看。

  眼见三人越聊越投机,这酒水也是哗哗地往嘴里倒。直到桌上几坛酒全都喝完,眼看着都快过去一个时辰,三人才罢休。

  毕竟自己和崔敦礼是有公务的,休息这么长的时间,接下来还要带着人手赶路投宿。因此也不再和马周多说,要来店中的纸笔,罗彦写道:

  “博州马周,世间皆称以庸碌,何其谬也。余尝闻马行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而食之。是马虽有千里只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周其人,谈吐清奇,才华横溢。于政务一道颇有见地,稍加磨练,当有宰辅气度。然空有报国之才,苦无报国之门。乃千里良驹而未为人所识也。以余之名,力荐于圣前。惟愿陛下以识才慧眼,予以重任。臣,罗彦顿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