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 / 2)
罗彦听到自家老师有这样的回答,心里有些开心,说道:“国家禁售盐铁,一来为了充盈国库,二来为了削弱突厥实力。只是有着私盐私铁的存在,这两件事情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江淮一地如今产出的食盐,已经太多了,要是不妥善处理,国内盐价大跌,没有准备好之前,国库亏空怕是会很严重。如今借着给突厥赏赐的机会,减少一部分库存,也好延缓危机的到来。”
听到罗彦这么说,陆德明一下子坐正,问道:“事情真的严重到了这个程度?”
“还没有,不然陛下早就着急了。我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先把事情拖一拖,然后跟陛下密议。这件事情要是走漏风声,怕是要出乱子。至于那些朝堂的指责,只要是陛下心中有数,弟子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想想自己的弟子被李世民有多看重,陆德明也有些放心了,不过该嘱咐的还是得嘱咐:“不要因为陛下一时的看重,就肆意妄为。历朝为王上看重者,身死名灭的不在少数,古有商君,今有刘文静。你可不要步了后尘。”
商鞅和刘文静的事情罗彦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也不敢嘴犟,而且他也确实把这话给听进去了,所以恭敬的说道:“弟子记住了。”
再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罗彦这就告退。
回到自己的屋子,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这恐怕连一个知我者都没有。”摇摇头,开始写明天的奏疏。
第111章 承德殿辩世家臣
“臣彦言:天将大任与人,斯人辄逢磨砺。天将大兴与国,斯国先逢乱局。而今天狼北出,戎狄来袭,虽曰板荡之势,岂非兴国之兆乎。前有泾州之胜,后有朝堂之志,突厥势大,吾岂渺哉?闻其陈兵渭水,然斯遣使长安。夜郎之行,纳拜之意。臣不胜欣喜。圣人新登,血染渭水,为其不祥,岂不惜哉。然则纳拜必予其名,求和必馈其礼。朝臣多有予其金银财帛与粮草,求其速退之意,窃以为大谬。
金银粮草者,戎狄之缺,亦我等之缺。金银之物,取之深山,冥冥造物,自有定数。予戎狄者众,吾朝堂可用者寡。粮草一物,生人之本,诸库丰盈,亦忧天时。予戎狄者众,吾生黎可食者寡。
欲馈其礼,无损本国者,盐也。盐铁之利,本在丰盈国库,亦有弱敌之能。吾等贱之,戎狄贵之。然则盐铁一事,国之大禁,亡命之徒,亦谋其利。吾予戎狄以金银,彼以盐铁售戎狄。吾予金银以众,彼售盐铁以众。获益于戎狄,牟利于国难,久禁难绝,苛责无功。
而今我等以盐为礼,重于金银。比于国内,一千青蚨换之百斤;比于戎狄,百千青蚨换之百斤。其优其劣,一目了然。国内售以盐铁,换之金银,后与戎狄,不若节其虚耗,直与青盐,节其物力,亦断亡命之根本。
斗胆之言,一家之见。唯意气勤恳,愿君与国安。臣彦再拜。”
第二天的早朝,李世民破例让罗彦这个七品官进了承德殿,在和朝臣商议了一番怎么和突厥议和的事情以后。商量到封赏一事,李世民就示意罗彦把自己的奏疏呈上去。
排在最末尾的罗彦,这会而出列,躬身行礼以后,把自己的奏疏递了上去。
↑返回顶部↑
听到罗彦这么说,陆德明一下子坐正,问道:“事情真的严重到了这个程度?”
“还没有,不然陛下早就着急了。我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先把事情拖一拖,然后跟陛下密议。这件事情要是走漏风声,怕是要出乱子。至于那些朝堂的指责,只要是陛下心中有数,弟子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想想自己的弟子被李世民有多看重,陆德明也有些放心了,不过该嘱咐的还是得嘱咐:“不要因为陛下一时的看重,就肆意妄为。历朝为王上看重者,身死名灭的不在少数,古有商君,今有刘文静。你可不要步了后尘。”
商鞅和刘文静的事情罗彦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也不敢嘴犟,而且他也确实把这话给听进去了,所以恭敬的说道:“弟子记住了。”
再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罗彦这就告退。
回到自己的屋子,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这恐怕连一个知我者都没有。”摇摇头,开始写明天的奏疏。
第111章 承德殿辩世家臣
“臣彦言:天将大任与人,斯人辄逢磨砺。天将大兴与国,斯国先逢乱局。而今天狼北出,戎狄来袭,虽曰板荡之势,岂非兴国之兆乎。前有泾州之胜,后有朝堂之志,突厥势大,吾岂渺哉?闻其陈兵渭水,然斯遣使长安。夜郎之行,纳拜之意。臣不胜欣喜。圣人新登,血染渭水,为其不祥,岂不惜哉。然则纳拜必予其名,求和必馈其礼。朝臣多有予其金银财帛与粮草,求其速退之意,窃以为大谬。
金银粮草者,戎狄之缺,亦我等之缺。金银之物,取之深山,冥冥造物,自有定数。予戎狄者众,吾朝堂可用者寡。粮草一物,生人之本,诸库丰盈,亦忧天时。予戎狄者众,吾生黎可食者寡。
欲馈其礼,无损本国者,盐也。盐铁之利,本在丰盈国库,亦有弱敌之能。吾等贱之,戎狄贵之。然则盐铁一事,国之大禁,亡命之徒,亦谋其利。吾予戎狄以金银,彼以盐铁售戎狄。吾予金银以众,彼售盐铁以众。获益于戎狄,牟利于国难,久禁难绝,苛责无功。
而今我等以盐为礼,重于金银。比于国内,一千青蚨换之百斤;比于戎狄,百千青蚨换之百斤。其优其劣,一目了然。国内售以盐铁,换之金银,后与戎狄,不若节其虚耗,直与青盐,节其物力,亦断亡命之根本。
斗胆之言,一家之见。唯意气勤恳,愿君与国安。臣彦再拜。”
第二天的早朝,李世民破例让罗彦这个七品官进了承德殿,在和朝臣商议了一番怎么和突厥议和的事情以后。商量到封赏一事,李世民就示意罗彦把自己的奏疏呈上去。
排在最末尾的罗彦,这会而出列,躬身行礼以后,把自己的奏疏递了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