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知道老师何出此言?”罗彦有些不明白,因为他实在是不认为自己的序写的会比诗好。

  “你那权书,除了自序之外,其他的文章我都逐渐放出去了。知道为什么把自序放到最后么?因为这短短的百十来字,却能引起儒家的大争论。成,你在士林从此一路青云败,你便安心仕宦浮沉,再也不要想学问之事。这番你的言论,不仅仅是能为沙场的手段正名,也为你自己铺平了道路。想必,只要是知道你那几句序的人,就不会再有什么争论。”

  罗彦傻了,没想到自己误打误撞,还真是为自己做了件好事。

  “嘿嘿,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罗彦也摸着自己的头,庆幸不已。

  师徒两人就儒者知兵这件事情,又开始一番新的讨论。陆德明为了这个弟子,也是煞费苦心。本来,按照他现在对于经学的研究,无需再这般劳心费力。但是现在因为罗彦的事情,还要熬夜考虑怎么帮罗彦铺平道路的问题。

  师徒俩在这个休沐日反而要比平常更加忙碌一些,到了深夜,罗彦感动之余,还是把陆德明强行送回后院让他休息。

  等第二天罗彦到了秘书省,编修院里那些人看罗彦的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叔达一到编修院,就把罗彦给叫过去,询问了一下近期的生活情况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进之啊,昨天你写的诗我也听说了,想法挺好,就是杀伐气太重了些。你还年轻,有些事情,有了想法,跟我们说一声。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是有点用处的。”

  明显的,陈叔达是知道罗彦因为什么写了诗,所以才这样温和的提醒罗彦。

  至于其他人,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开始编书,彼此的交情也很浅,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这几天几位主编们已经把大致的编修框架讨论好了,不过因为紧挨着田假,考虑到假期过长,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直接开始编修。

  罗彦只好继续喝着茶看着那本北堂书钞。

  不过长安城倒是因为罗彦的一首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上到文武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总之这几天长安城的话题一直被这仁义与兵事占据着。

  引爆讨论的是李渊再太极宫里说的一番话。那日李渊早朝过后,在太极宫休息,闲暇之余,和身边的人谈论起罗彦的诗来。因为之前罗彦的权书已经是闹得满城风雨,因此李渊多多少少也有些印象,以造反起家的李渊,听了罗彦的诗之后,倒是挺赞同罗彦说的话。

  但是旁边的起居舍人不乐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