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3)
由于在场的也只有颜师古和高士廉两人没有见过完整版的《权书》,所以陆德明只让下人拿来两份,分发给两人观看。
这些天来文学馆的其他人基本上都能把这十篇文章倒背如流,毕竟里边的一些观点大胆新奇,但是又非常符合现在的情况。
颜师古和高士廉自然也是识货的人,看完那篇《自序》之后就点头称赞。多年来儒家对军事就像是外行一样,一方面儒生平时专注读书,不知兵事;但是也有人故意夸大仁义和战争的矛盾,使得儒生治兵有了很大的阻碍。想必罗彦的这些文章一出,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很快,罗彦又多了两个重量级的粉丝。
对于这样的事情罗彦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又多了两个贡献声望值的。
一番拍案叫绝之后,颜师古看罗彦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连声说陆德明收了个好弟子。
也难怪。这个时候儒家收弟子,主要还是看人品如何,其次再是看学问。罗彦如今也就十六岁,若非人穷早当家,这冠礼和表字都要等到四年后才有。就算是现在人品有点瑕疵,在陆德明的教导之下也能改回来。至于这学问一道,就更好说了,能写出现在这样的文章,以后成长的空间还那么大。
对于这样的弟子,陆德明也是非常满意的。虽然罗彦有时候对于一些小细节很白痴,但是在大事上还是非常明智的。那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以后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就可以了。
宴会就在一番夸赞声中结束。
等目送这几位离开之后,罗彦跟着陆德明走到了书房。
既然拜了师,这名分也不是白给的,陆德明自然要履行师长的责任。一直以来,陆德明了解的也就是罗彦是不是能拿出来几首好诗,至于文章,也就这次给陆德明一些惊喜,其他时候还真没有见识过。因此陆德明现在自然要了解一下罗彦的经义。
首先自然是让罗彦自己说。
罗彦在最为基础的《孝经》和《论语》之后,官方九经就差《公羊传》《谷梁传》两本没有学习过。其他的有了系统帮忙,加上自己的见识,想必还是有些见解的。
于是罗彦老老实实回答了自己的水平。
对于罗彦的答案陆德明倒是挺吃惊。进士科并没有明经科要求那么高,这也是明经科上上等授官的时候能给从八品下官职的原因。进士科更注重士子的文采,所以官方九经并不要求全部背诵。
↑返回顶部↑
这些天来文学馆的其他人基本上都能把这十篇文章倒背如流,毕竟里边的一些观点大胆新奇,但是又非常符合现在的情况。
颜师古和高士廉自然也是识货的人,看完那篇《自序》之后就点头称赞。多年来儒家对军事就像是外行一样,一方面儒生平时专注读书,不知兵事;但是也有人故意夸大仁义和战争的矛盾,使得儒生治兵有了很大的阻碍。想必罗彦的这些文章一出,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很快,罗彦又多了两个重量级的粉丝。
对于这样的事情罗彦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又多了两个贡献声望值的。
一番拍案叫绝之后,颜师古看罗彦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连声说陆德明收了个好弟子。
也难怪。这个时候儒家收弟子,主要还是看人品如何,其次再是看学问。罗彦如今也就十六岁,若非人穷早当家,这冠礼和表字都要等到四年后才有。就算是现在人品有点瑕疵,在陆德明的教导之下也能改回来。至于这学问一道,就更好说了,能写出现在这样的文章,以后成长的空间还那么大。
对于这样的弟子,陆德明也是非常满意的。虽然罗彦有时候对于一些小细节很白痴,但是在大事上还是非常明智的。那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以后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就可以了。
宴会就在一番夸赞声中结束。
等目送这几位离开之后,罗彦跟着陆德明走到了书房。
既然拜了师,这名分也不是白给的,陆德明自然要履行师长的责任。一直以来,陆德明了解的也就是罗彦是不是能拿出来几首好诗,至于文章,也就这次给陆德明一些惊喜,其他时候还真没有见识过。因此陆德明现在自然要了解一下罗彦的经义。
首先自然是让罗彦自己说。
罗彦在最为基础的《孝经》和《论语》之后,官方九经就差《公羊传》《谷梁传》两本没有学习过。其他的有了系统帮忙,加上自己的见识,想必还是有些见解的。
于是罗彦老老实实回答了自己的水平。
对于罗彦的答案陆德明倒是挺吃惊。进士科并没有明经科要求那么高,这也是明经科上上等授官的时候能给从八品下官职的原因。进士科更注重士子的文采,所以官方九经并不要求全部背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