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现场会上,刘亚楼碰到了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关切地问起导弹研制情况。钱学森相告:五院的摊子是铺开了,导弹事业也朝健康方向发展,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不然会出偏差。他说,导弹的加工需要有人去协调,还有就是研究院的行政事务工作,如此这般,让他忙得脚不着地,他很想辞去这个职务。

  刘亚楼认为这是个讯号,必须让钱学森尽快从琐事束缚中解放出来,他回京后马上向聂荣臻作了汇报。

  翌年2月,在军委广州会议上,副总参谋长陈赓也提出,国防部五院有种风气,什么对外加工的事、有关行政方面的事务,都推到钱学森那里去签字,这怎么能行?钱学森的精力是组织领导导弹的研制,其他事情不要推到他那里去管嘛。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保障好就行啦,其他事连让他知道都不要,不要分散他的精力。陈赓自告奋勇,请缨去当导弹研究院院长。

  军委领导考虑到陈赓的健康等原因,没让他兼任五院院长,而是选中了刘亚楼。空军事务繁多,要建设要打仗,还要兼管民航,刘亚楼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不可能经常性地坐镇五院,乃建议派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王秉璋兼任五院第一副院长。

  他对王秉璋说:总的要求,就是不要让钱学森教授为琐碎的事操心,无论如何也不能干扰他,让他专心搞研究,保障他的各项要求得到实现。技术方面由钱学森教授拍板,行政事务工作由你和其他人去做。各分院院长也主要管行政事务和保障工作,技术问题由技术专家拍板就算数。

  周恩来正式颁布命令,任命刘亚楼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院长,王秉璋兼任五院副院长。4月14日,刘亚楼召集五院领导班子开会,说:五院领导的分工,经过军委广州会议前后的酝酿,已经定下来了。聂总也于本月4日找我们党委的一些同志作了指示。我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空军,王秉璋同志主要精力放在五院。我不在时,由他拿总。中央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视为“天字第一号任务”,大家要密切配合,指挥打好这场意义非凡的特殊战役。

  王秉璋走马上任后,根据刘亚楼的指示,挑选了一批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并愿为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干部,到五院工作。

  五院领导班子的调整,让导弹研制事业焕发了生机,科技人员从过去的数百人猛增至上万人。就在仿制苏联P-2导弹进入最后阶段时,1960年夏,赫鲁晓夫突然下令撤走全部专家,带走所有资料,停运所有设备。

  沉重的压力,像乌云一样凝聚在国防部五院每一个人的心头。

  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刘亚楼来到五院和导弹研制人员谈心,说: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这对我们是个损失,但也更激起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做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还要在国防尖端技术上独立长征。

  “两弹”上马

  从空军出去的导弹专家孙家栋,告诉刘亚楼:大家对苏联专家二话不说就撤走虽然都很气愤,但并没有灰心,相反劲儿更高涨了,想着一鼓作气自己把它干出来。

  刘亚楼连声说好,就是要把生气变成争气,长中国人的志气。他还说:科学也是人摸索出来的,它不能一步登天,要一步一步爬坡,打好基础,但只要尽早动手,卧薪尝胆,百折不挠,拿出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就必然能上水平,拿出自己的东西。

  对孙家栋这些由新中国自己选拔培养的火箭专家,刘亚楼呵护有加,一再指示王秉璋要非常珍惜和重视这些科学家,让他们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科研上。

  在认真听取王秉璋汇报并与副院长钱学森交换意见后,刘亚楼指示五院:现在既然已基本掌握了仿制导弹技术,就应该开足马力,加大仿制生产力度,尽快拿出成果;另外,可以把一部分技术力量转移出来,自行研制加大射程的地地导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提前动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