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仍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出异议:要是给航空工业优先开了绿灯,把不多的外汇都用光了,还欠上一屁股账,别的行业就难以再顾上,全国性的发展就会受影响,到时怎么办?

  言下之意,十指连心,都是娘身上的肉,不应厚此薄彼。

  刘亚楼不同意这观点,认为:这就好比过河,大家都想过,但桥就那么宽,谁先谁后,得排排队,否则一拥而上,就谁也过不去,得顾全大局,为重点让路。

  他的话,引起了会议主持人周恩来的兴趣。他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刘亚楼,说:刘亚楼同志,航空跟空军联在一起,你多发发言。

  刘亚楼受到鼓励,更是有的放矢:眼下朝鲜在打仗,前线战事紧急,美军攻陷朝鲜首都平壤,美机轰炸鸭绿江大桥,我志愿军后续部队和给养受阻,急需飞机,急需用我们的飞机装备志愿军,夺取制空权。可我们的飞机太少,靠买人家的飞机办航空不行,那不是长久之计。从长远看,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航空工业。空军正准备抗美援朝,一旦打起来,大批飞机需要修理,甚至退役,没有航空工业的支持不行!要我看,创建航空工业是个战略问题!

  此时,距朝鲜战争爆发不过5个月,距志愿军赴朝作战不过两个月,前线战事之紧大家都知道些,身为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更是清楚,他说: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总的趋势是战争解决矛盾。如今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了,不仅是朝鲜战争,今后打的也都是现代化战争,离不开空军,没有航空工业给空军作后盾,怎么行?

  何长工接过话来:打内战时,国民党那几架破飞机,给我们造成了多大威胁和何等损失?现在还不时嗡嗡嗡地骚扰我们,我们一定要立志自己造飞机!

  外援到位

  周恩来意识到大家把话都掏得差不多了,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我们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亿人口的大国,要想我们神圣的领空和人民不受侵犯,必须有强大的人民空军来保卫,靠买人家的飞机不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我可以告诉同志们,主席在这件事上已经点头。我看大多数同志对办航空都很有热情,少数同志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主要是考虑到国家的困难,但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航空工业既已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马已是板上钉钉,会议中心议题,便转为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对此,周恩来指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也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打起仗来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这是办航空时首先要解决的。眼下国家很穷,即使办航空,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因此,航空工业的建设方针,应该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原则是由小到大,在设计建立修理工厂时就要考虑日后转变为制造厂的问题。

  周恩来的讲话,指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原则和步骤,为创建航空工业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周恩来作出部署: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总参谋部、重工业部、空军四单位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工作;另外,组成以何长工同志为团长,段子俊、沈鸿同志为团员的代表团,尽快启程赴苏,与苏联政府具体洽谈,争取外援。

  和聂荣臻、刘亚楼一样,何长工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只要毛主席点了头,斯大林那里我们去拜佛。

  周恩来交代段子俊:有关飞机修理等具体问题,可找刘亚楼同志详细谈谈。

  负责具体筹建航空局的段子俊,和刘亚楼算是老相识了。解放战争中,他奉命到旅大创办电讯器材厂和电气专科学校,就是刘亚楼提议并亲自找他商谈工作的。这次,段子俊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东北奉调来开辟航空工业这个陌生领域。即使周恩来不说,他也要登门向刘亚楼请教。

  段子俊从刘亚楼那里收获不小,他几十年后回顾这段往事时,仍满怀敬意:“刘亚楼不愧是主持过司令部工作的老参谋长,对事务分析处理极其周全、细密而富于条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