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指挥员和飞行员牢牢记住了司令员的一番话:我们不能只会打对头、傻打、硬拼,主要要打战术,打技巧,一句话,就是不光有胆,还有脑袋!
投身空军后,刘亚楼为了尽快熟悉空战指挥,他还经常临摹指挥,并请苏联空军顾问团给他开“小灶”,很快从外行变为内行,几次临摹指挥下来,就可以把放飞的几个机种数十架甚至上百架次飞机指挥得丝毫不乱,分秒不差。
苏军顾问大呼小叫,连称奇迹:刘将军,用你们中国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想到你这么快就修成正果了,了不起!
刘亚楼忙作谦虚状:哪里,哪里,我这是赶鸭子上架,其实现在也还没真正进门,你们这些当师傅的,可还得不吝赐教呀!
话是这么说,他的心里头,其实还是按捺不住地有些得意。
总结战术原则
1951年5月,五角大楼派出“极其勇敢,经验丰富和足智多谋”的空军中将威兰,接替“让朝鲜战争给折腾散了架子”的远东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狂妄的威兰宣称要彻底摧毁“米格走廊”,一方面以一换一的方式投入高性能的F-86,一方面加紧研究改进空中战术,采取“流动四机”等新战术,一时在空战中取得了主动。
针对空战规模的扩大和美国空军战术的改变以及空联司在集中兵力、编队协同、空地指挥等方面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由于计划上墨守成规,协同不严守时间,思想上麻痹轻敌,虽堪称悲壮地完成了任务,但志愿军空军图-2飞机被击落4架、击伤4架,拉-11飞机被击落3架,损失惨重。
刘亚楼感到不能完全按照苏联空军教官传授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必须摸索出自己特有的克敌制胜之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空战战术问题,刘亚楼亲自坐镇空联司,决心根据志愿军空军已有的战术实践和客观认识,结合对美军空军战术的研究,创新出一套适于自己、反制敌人的空战战术。
刘亚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编队、大机群出战不灵活,敌我双方一接触,即被打散,打散后能保持四机协同作战的不多,一旦形成单机就很不利,容易被敌击落击伤;如能采取多批小编队、分梯次进入战区,集中兵力于一个空域,并力求保持四机或双机协同作战,就灵活得多,也容易争取主动,有攻击有掩护地打击敌人。取得空联司司令员刘震的共识后,他由此草拟出了“一区两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后来又将“一区”改为“一域”,将“两层”改为“多层”,统一称为“一域多层四四制”。
战术原则下发后,空军部队觉得新鲜,可一时又半懂不懂。刘亚楼说:你们有问题,提出来,弄懂问题再上天,也只有弄懂了问题,才会讲指挥,讲协同,讲战术,取得胜利。为了让部队弄懂这个战术原则的精髓,刘亚楼亲自上课、讲解。
《当代中国空军》如是评述:“‘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的提出,是志愿军空军空战战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次飞跃。在当时的技术装备条件下,这一空战战术原则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在空战中争取兵力优势和战术优势的思想,对适应喷气式飞机高速机动的特性起到了明显作用……它对人民空军战役战术思想的形成和战术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在世界空战战术史上也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一域多层四四制”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成为志愿军空军作战的战术指导。该战术的形成和运用,标志中国空军已经很快成为一支成熟的空中力量,成为对美空军作战中的劲敌。此后,志愿军空军“孤胆”蛮干、单机歼敌、不讲指挥协同的现象大为减少,逐步进入讲指挥、讲编队作战、协同掩护的正规空战,因而迎来了一次次更大的胜利。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的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在朝鲜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就是他们运用和发挥这一战术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实行双机攻击双掩护的有效战法的结果。这一战术在运用中还锤炼出一大批空战精英,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的领军人物。冷战结束后,“一域多层四四制”这个战术原则的主要精神,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喷气式战斗机空战的基本原则。
击落敌“王牌”飞机
1951年年底,经过惨烈的地面和空中作战,“联合国军”的“绞杀战”被遏止,朝鲜战事呈胶着状态。
↑返回顶部↑
投身空军后,刘亚楼为了尽快熟悉空战指挥,他还经常临摹指挥,并请苏联空军顾问团给他开“小灶”,很快从外行变为内行,几次临摹指挥下来,就可以把放飞的几个机种数十架甚至上百架次飞机指挥得丝毫不乱,分秒不差。
苏军顾问大呼小叫,连称奇迹:刘将军,用你们中国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想到你这么快就修成正果了,了不起!
刘亚楼忙作谦虚状:哪里,哪里,我这是赶鸭子上架,其实现在也还没真正进门,你们这些当师傅的,可还得不吝赐教呀!
话是这么说,他的心里头,其实还是按捺不住地有些得意。
总结战术原则
1951年5月,五角大楼派出“极其勇敢,经验丰富和足智多谋”的空军中将威兰,接替“让朝鲜战争给折腾散了架子”的远东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狂妄的威兰宣称要彻底摧毁“米格走廊”,一方面以一换一的方式投入高性能的F-86,一方面加紧研究改进空中战术,采取“流动四机”等新战术,一时在空战中取得了主动。
针对空战规模的扩大和美国空军战术的改变以及空联司在集中兵力、编队协同、空地指挥等方面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由于计划上墨守成规,协同不严守时间,思想上麻痹轻敌,虽堪称悲壮地完成了任务,但志愿军空军图-2飞机被击落4架、击伤4架,拉-11飞机被击落3架,损失惨重。
刘亚楼感到不能完全按照苏联空军教官传授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必须摸索出自己特有的克敌制胜之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空战战术问题,刘亚楼亲自坐镇空联司,决心根据志愿军空军已有的战术实践和客观认识,结合对美军空军战术的研究,创新出一套适于自己、反制敌人的空战战术。
刘亚楼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编队、大机群出战不灵活,敌我双方一接触,即被打散,打散后能保持四机协同作战的不多,一旦形成单机就很不利,容易被敌击落击伤;如能采取多批小编队、分梯次进入战区,集中兵力于一个空域,并力求保持四机或双机协同作战,就灵活得多,也容易争取主动,有攻击有掩护地打击敌人。取得空联司司令员刘震的共识后,他由此草拟出了“一区两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后来又将“一区”改为“一域”,将“两层”改为“多层”,统一称为“一域多层四四制”。
战术原则下发后,空军部队觉得新鲜,可一时又半懂不懂。刘亚楼说:你们有问题,提出来,弄懂问题再上天,也只有弄懂了问题,才会讲指挥,讲协同,讲战术,取得胜利。为了让部队弄懂这个战术原则的精髓,刘亚楼亲自上课、讲解。
《当代中国空军》如是评述:“‘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的提出,是志愿军空军空战战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次飞跃。在当时的技术装备条件下,这一空战战术原则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在空战中争取兵力优势和战术优势的思想,对适应喷气式飞机高速机动的特性起到了明显作用……它对人民空军战役战术思想的形成和战术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在世界空战战术史上也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一域多层四四制”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成为志愿军空军作战的战术指导。该战术的形成和运用,标志中国空军已经很快成为一支成熟的空中力量,成为对美空军作战中的劲敌。此后,志愿军空军“孤胆”蛮干、单机歼敌、不讲指挥协同的现象大为减少,逐步进入讲指挥、讲编队作战、协同掩护的正规空战,因而迎来了一次次更大的胜利。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的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在朝鲜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就是他们运用和发挥这一战术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实行双机攻击双掩护的有效战法的结果。这一战术在运用中还锤炼出一大批空战精英,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的领军人物。冷战结束后,“一域多层四四制”这个战术原则的主要精神,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喷气式战斗机空战的基本原则。
击落敌“王牌”飞机
1951年年底,经过惨烈的地面和空中作战,“联合国军”的“绞杀战”被遏止,朝鲜战事呈胶着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