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2)
刘亚楼受命组建空军以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催促着他勤于收集资料、研究筹划、探讨建立空军的最佳方案。这些方案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运筹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949年7月26日,中央军委致电四野:“现在必须以建立空军为当前首要任务,此种条件已渐渐生长,准备一年左右可以用于作战……空军机关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
同日,中央书记处致电正率团访苏的刘少奇: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上海的封锁,必须占领台湾,但前提要有空军,希望你和斯大林同志就这一问题交换意见,期待苏联卖给我们100~200架歼击机、40~80架轰炸机,拟请苏联航空学校代我培训1200名飞行员和500名机械人员,这些学员拟于10月动身出国,如上述两项苏方原则同意,我们即派刘亚楼赶赴莫斯科参加这一计划的商谈。
第二天,刘少奇在会见斯大林时,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斯大林同意帮助中国建立空军。苏方对中共的计划,除航空学校不必设在苏联外,其余各项都原则同意。
代表团赴苏
在中共中央为建立空军运筹和莫斯科电报往来时,刘亚楼迅速研究提出了一个比中央设想更大的建设方案:准备在苏联的帮助下,在一年内建立一支拥有300至350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比例为2比1),较国民党空军略占优势的空军部队,以便渡海作战时能夺取制空权。
毛泽东欣然批准了这个方案。刘亚楼随即迅速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型代表团赴苏谈判。团员中,王弼30年代在苏联学过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回国后担任过东北航校政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吕黎平本来将随萧华赴布加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刘亚楼考虑他在新疆学过飞行,担任过东北航校训练处长,又在天津、北平、南京、上海搞过航空接收工作,熟悉飞行和训练,就同团中央和萧华商量,改让驾机起义的原国民党飞行员刘善本代他去了。
1949年7月31日傍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亲自接见谈判团成员,对刘亚楼搭起的这个班子很满意,不无幽默地说:你刘亚楼在苏联是学地面指挥的,你们3人既有地上指挥员,又有空中的飞机驾驶员,还有能设计、修理飞机的工程师,三位一体,真是难得哟!我看你们就是空军主要成员的缩影了吧。
毛泽东设便宴,为刘亚楼一行饯行,预祝谈判成功。
此前2小时内,朱德、周恩来已先行分头接见代表团,作了相关指示。
朱德夫人康克清为即将成立的人民空军而欢欣鼓舞,说:多年来就盼望有自己的飞机,希望你们早点把我们的空军建好。听说刘亚楼妻子翟云英也要随同赴苏,康克清特意找来毛泽东、朱德的合影,托她捎给远在莫斯科的女儿朱敏。翟云英是周恩来特批随行赴苏联治病的。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这天,刘亚楼率团动身赴苏。先是火车,车到满洲里换乘苏联宽轨列车,进入苏方边境车站检查签证时,却被拦了下来。因为刘亚楼一行没有外交部的出国护照,苏联边防军不让通行。
刘亚楼操一口流行的俄语,耐心解释:我国中央政府尚未成立,自然没有外交部,但我们带有我党中央写给联共中央的介绍信。
苏军值星官接过盖有中共中央大印的信件认真看后,犹豫片刻,表示这事很特殊,自己不能作主,须请示上级再说。
约10分钟后,值星官从里屋出来,礼貌地递还两份加盖有苏联边防检查站印章的介绍信,客气地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请上车吧!
↑返回顶部↑
1949年7月26日,中央军委致电四野:“现在必须以建立空军为当前首要任务,此种条件已渐渐生长,准备一年左右可以用于作战……空军机关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
同日,中央书记处致电正率团访苏的刘少奇: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上海的封锁,必须占领台湾,但前提要有空军,希望你和斯大林同志就这一问题交换意见,期待苏联卖给我们100~200架歼击机、40~80架轰炸机,拟请苏联航空学校代我培训1200名飞行员和500名机械人员,这些学员拟于10月动身出国,如上述两项苏方原则同意,我们即派刘亚楼赶赴莫斯科参加这一计划的商谈。
第二天,刘少奇在会见斯大林时,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斯大林同意帮助中国建立空军。苏方对中共的计划,除航空学校不必设在苏联外,其余各项都原则同意。
代表团赴苏
在中共中央为建立空军运筹和莫斯科电报往来时,刘亚楼迅速研究提出了一个比中央设想更大的建设方案:准备在苏联的帮助下,在一年内建立一支拥有300至350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比例为2比1),较国民党空军略占优势的空军部队,以便渡海作战时能夺取制空权。
毛泽东欣然批准了这个方案。刘亚楼随即迅速组织一支精干的小型代表团赴苏谈判。团员中,王弼30年代在苏联学过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回国后担任过东北航校政委,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吕黎平本来将随萧华赴布加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刘亚楼考虑他在新疆学过飞行,担任过东北航校训练处长,又在天津、北平、南京、上海搞过航空接收工作,熟悉飞行和训练,就同团中央和萧华商量,改让驾机起义的原国民党飞行员刘善本代他去了。
1949年7月31日傍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亲自接见谈判团成员,对刘亚楼搭起的这个班子很满意,不无幽默地说:你刘亚楼在苏联是学地面指挥的,你们3人既有地上指挥员,又有空中的飞机驾驶员,还有能设计、修理飞机的工程师,三位一体,真是难得哟!我看你们就是空军主要成员的缩影了吧。
毛泽东设便宴,为刘亚楼一行饯行,预祝谈判成功。
此前2小时内,朱德、周恩来已先行分头接见代表团,作了相关指示。
朱德夫人康克清为即将成立的人民空军而欢欣鼓舞,说:多年来就盼望有自己的飞机,希望你们早点把我们的空军建好。听说刘亚楼妻子翟云英也要随同赴苏,康克清特意找来毛泽东、朱德的合影,托她捎给远在莫斯科的女儿朱敏。翟云英是周恩来特批随行赴苏联治病的。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这天,刘亚楼率团动身赴苏。先是火车,车到满洲里换乘苏联宽轨列车,进入苏方边境车站检查签证时,却被拦了下来。因为刘亚楼一行没有外交部的出国护照,苏联边防军不让通行。
刘亚楼操一口流行的俄语,耐心解释:我国中央政府尚未成立,自然没有外交部,但我们带有我党中央写给联共中央的介绍信。
苏军值星官接过盖有中共中央大印的信件认真看后,犹豫片刻,表示这事很特殊,自己不能作主,须请示上级再说。
约10分钟后,值星官从里屋出来,礼貌地递还两份加盖有苏联边防检查站印章的介绍信,客气地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请上车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