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6 / 7)
叶知夏回帝都先联系学校,尽量让孩子们尽快入学, 也亲自考察工作人员,确保不会出现贪腐或是苛待的情况发生。
灾后余温影响深远, 之后的好长时间,叶知夏都习惯于在家里准备些应急的东西。
比如能随时背走, 装有足够生存几天物资的应急包。
那些作为投资的房产里, 基本常年也会存放一点物资, 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个临时的安置点。
习惯于囤货和预案,有些时候自己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什么心理疾病。
直到翻看国外新闻时候, 看见了一个名词。
“末日准备者”。
这一类人群由来已久, 但近代造成这一人群的起因大概是美苏冷战时期。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 没有人是不怕的。
所以就有人以此为前提做了备案。建造私人的防空洞,储备足够吃一辈子的食物, 或是有钱些的, 准备一个永远能自循环下去的地下堡垒。
哪怕现如今苏联不经不在, 这样的人群依旧又很多。
而准备的不再仅仅是预防战争,还有地震、海啸一类的天灾。
这虽然是小众群体, 但并不能用“有病” “心理问题”粗浅的标签给其归类。
但弄清楚这些后的叶知夏,心态却平和的下来,那种从灾区带回来的创伤开始慢慢被治愈,也没那些焦虑的感觉了。
只是前一年做的诸多安排都被保留了。
↑返回顶部↑
灾后余温影响深远, 之后的好长时间,叶知夏都习惯于在家里准备些应急的东西。
比如能随时背走, 装有足够生存几天物资的应急包。
那些作为投资的房产里, 基本常年也会存放一点物资, 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个临时的安置点。
习惯于囤货和预案,有些时候自己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什么心理疾病。
直到翻看国外新闻时候, 看见了一个名词。
“末日准备者”。
这一类人群由来已久, 但近代造成这一人群的起因大概是美苏冷战时期。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 没有人是不怕的。
所以就有人以此为前提做了备案。建造私人的防空洞,储备足够吃一辈子的食物, 或是有钱些的, 准备一个永远能自循环下去的地下堡垒。
哪怕现如今苏联不经不在, 这样的人群依旧又很多。
而准备的不再仅仅是预防战争,还有地震、海啸一类的天灾。
这虽然是小众群体, 但并不能用“有病” “心理问题”粗浅的标签给其归类。
但弄清楚这些后的叶知夏,心态却平和的下来,那种从灾区带回来的创伤开始慢慢被治愈,也没那些焦虑的感觉了。
只是前一年做的诸多安排都被保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