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怎么感觉……像是反围剿呢?”老许挠挠头,感觉这副对联很熟悉。后来一拍脑袋,他想起来了,这就是共产党对抗共党的致命法宝。百试百灵,无往不利。“嘿!可真有你的,乖乖,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你就放宽心吧!用这招收拾国民党,那是一打一个准,呵呵!李维恭就擎等着损兵折将吧。”眯眯一笑,顾美脸上露出了可爱的表情。“跟我们玩手段,嗯!这国民党还得好好学啊……”

  战术上藐视敌人了。

  “要想彻底打破李维恭的多路围剿,战术上的优势只是一方面,我们还需争取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如果能利用好表哥这枚棋,那我敢说,这又会是一场‘双十二事变’,没准啊,表哥还真就能成为咱们的张学良。”经过孜孜不倦地努力,顾美人对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想当年中共被困陕北,形式异常危急,可就在这时,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改变了中共的历史。事后有人说,中共能转败为胜,靠得是两个因素:西安事变和日本人。张学良帮助了中共脱困,而日本人则是令中共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具备了与国民党一争天下的资本。当然,不管中共脱困也好,壮大也罢,归根结底这还是由日本人惹出的麻烦。小日本的侵华野心,最终却成全了别人,那些悍然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者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引出这么个结果。

  中共把张学良视为“千古功臣”。这也对,功高莫过于救驾,他能不千古吗?但张学良本人却对此耿耿于怀,中共越夸他是功臣,他就越愧疚。几十年后,脱离囚禁后的张学良,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自己这辈子对不起老总统(指蒋中正),并坦承是由于自己的冲动,给国民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指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

  一个被囚禁了几十年的少帅,最后非但没有记恨蒋中正,反而对他是心存愧疚。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张学良当年若非抗战心切,是绝不会发动那场“事变”的。其实在张学良的骨子里,他是坚决地共党,倘若没有日本人捣乱,他肯定会追随着蒋介石,一举灭掉中共在陕北的最后落脚点。

  但历史不容假设,更不允许随便穿越。

  “我明白该怎么做了,”经过爱妻一番开导后,许忠义又恢复了自信心,“李维恭不仁,那我也就不义,先在他家后院,给他浇点汽油点把火吧。”

  第127章 后院起火

  夫妻二人密谋之后,便展开了分头行动。顾雨菲去联络齐公子,许忠义负责浇汽油。

  老许给自己的美国朋友打个电话,委托他把李维恭在美国的储蓄存支状况秘密拍成照片,然后用美军的运输机,从大洋彼岸马不停蹄地送往东北。这照片上的材料很重要,清晰表明了许忠义和李维恭的关系,就是一个行贿一个受贿,他想让李维恭瞧一瞧,你到底是在整我,还是在自残躯体?

  这还不算,他又命令总务一干手下,在近期内不得与任何人发生任何冲突。能回避则回避,实在回避不了的,受点气也先忍忍,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关于总务所负责的买卖和收入,他也做出了重要指示:关停所有产业,让大量“东北九省流通券”流进市场,必须在短时期内促进辽沈地区的“经济繁荣”。

  这叫促进繁荣么?非得搞出恶性通货膨胀不可。但特务们不明白啊?你给他们钱,叫他们随便花,那谁还能矜持?于是在总务特务的强迫下,沈阳地区所有的生活必需物资,被纷纷抢购一空,许多粮店、米行,最后竟然到了有价无货的尴尬地步。

  粮食等生活用品开始涨价了,三天之内翻了三番。老许把购得的粮食分成了三份,一份发放给饥民,一份送给了共党部队,剩下的大部分,则是偷偷运到了解放区。至于国统区的经济是否崩溃,他已经顾不上了,反正在临死之前,怎么也得再帮助共产党一把。运到解放区的这批粮食是大有说道,据廖文韬给老杨的陈述中说:这可能是老许最后一次为我军提供物资了,他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恳请同志们勿以他为念,你们在前方打得越好,他在九泉之下就越安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