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许眨眨眼睛,心说你于大姐了不得,足不出户,就把事情经过给摸得一清二楚,看来整个督察室,你才是最可怕的人物啊?

  “可你知道么?雍正所谓的‘不争’,在康熙眼中,呵呵!未必管用。他再怎么恪守本分,那也不过就是个治世能臣的印象而已。”于秀凝的观点,不知是从哪考究出来的,许忠义既无法反驳,也不能反驳。因为雍正继位这件事,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清史是一笔糊涂帐,有些问题可以瞒过史学家,也可以瞒过老百姓,但它瞒不过我们这些人。知道么?据我分析,要选哪个儿子做接班人,康熙一直是举棋不定,为什么会举棋不定?因为这个合适人选,并不是唯一的。”

  对于满清这段历史,饱读国学的许忠义,也是略知一二。后人一直在雍正继位诏书上争论不休,有说它是真的,有说它是假的,更有甚者,民间还流传着雍正死党隆科多,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但关于这件事,于秀凝又是怎么分析的呢?

  “康熙的传位遗诏是真的,”于秀凝说道,“所以雍正即位也是合法的,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康熙在生前并非只留下过一份诏书。知道么,正因为他举棋不定,所以才将考察人选分别列举在几份诏书上,而雍正那一份,也正是其中之一。康熙这么做是事出无奈,如果发现哪个儿子不合适,便可以果断地剔除他资格,从而让最适合的人继承大统。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倘若后悔了,还有机会补救,绝不会出现太子胤礽两废两立的丢脸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想到自己会走得那么快,再想继续考察人选,这已然是来不及了。所以在他死后,就留下了若干份传位遗诏。至于该由谁继位,那就是负责宣召的隆科多,他自己该怎么把握了。呵呵!世人都以为秘密建储制度是从雍正开始的。实则不然,在他之前,康熙就已经这么做了。但在当时,这个想法还不完善,他没把最适合的人选,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

  许忠义一边静静地听着,一边反复揣摩于秀凝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但事不关己,关己则乱,直到想得头昏脑涨,他也未能从中领略到一丝玄机。

  “忠义啊,从这个历史典故,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憨憨一笑,许忠义摇了摇头。

  “姐是想告诉你,李先生心目中的人选,也肯定不会是唯一的,谁能继承大统,呵呵!那就要看谁能当你的隆科多。”

  第122章 招待所的“魅力”

  于秀凝是话里有话,谁是隆科多,这不一目了然了?军统系的规矩,女特情就算功勋显著,也不可能坐上老大的位置。譬如说女少将姜毅英,虽然成功破译了日本偷袭真珠珠港的密电,但那也只是功劳一件,想做老大,除非军统的男人都死绝了。

  因此于秀凝再想进一步,这希望是很渺茫的,虽然希望渺茫,但并不表示她做不了王佐之才。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她置身于事外,所以才能将时局看得如此通透。

  于大姐果然是成了精的老狐狸。

  “姐,你打算怎么做?”许忠义揣着小心问道。

  “把你扶上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