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何显然被吓了一跳,道:“这绝当不取!”

  这么不划算的事,怎么可能去做?

  “当下只有与六国相约,共同伐齐。”我道,“但是伐齐这事也有些门道。敢问大王,打败齐国是想灭田氏宗嗣,还是裂地取城?”

  赵何想了想,道:“还是后者实惠,田氏的宗嗣与我赵国并无关系。”

  “正是。”我道,“故而列国都会取了土地城池之后撤兵,只有一国例外。”

  “燕国?”

  “燕国。”我肯定道,“他们是国仇之国。田章攻入蓟城,取了燕国国宝。这次天下伐齐,乐毅如果不攻入临菑灭了齐国宗嗣,运走国宝,都对不起燕王的一片苦心。”

  “燕国是乐毅为将?”

  唔!说漏嘴了,这个印象太深刻,真不好意思。

  “除了乐毅并无他人可以为将。”我笑道,“举世名将之中,我赵国得了十之五六,秦国得了二三,燕国能有乐毅和秦开已经是天幸尤嘉。秦开要固守辽东,抵抗胡人,故而只有乐毅为将。”其实如果不是沙丘之乱,乐毅也不会奔燕国。

  如果是在后世,一个国士对于国家的影响力其实不大,比如王安石之于宋、张居正之于明,因为那时候政治体制已经稳定,整个国家控制在官僚集团手里。即便个人再天才,也很难有回天之力。

  现在却不同。

  各种机制刚刚草创,十分不平衡,也很不合理,却最能发挥人的能力。再拿商鞅举例,他那种急躁的人,只会开杀,用鲜血让老百姓养成守法的习惯。这种事王安石可能做到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