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戴公五世之后有老氏,出了一个执政上卿叫老佐,是为戴族老氏。

  这四家就是目前宋国最强盛的公族。之前与戴族相平、出自宋桓公的桓族向、鱼、荡、鳞四氏已经日趋没落。至于孔、仲、边、灵之属,只是混迹朝堂而已。

  如果说世卿世禄还有遗迹的话,宋国就是活标本。他们为了保证公族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殷人血统的纯洁性,一直奉行公族之间通婚。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在列国看来是“同姓相婚”,最不能容忍的事。

  “宋王为何不派华氏来?”我问皇吕。

  皇吕面皮胀得通红,好像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压抑下去,道:“狐公何以见辱?我皇氏并不比华氏为逊。且华向之乱后,华氏久不复为国卿!”

  “春秋之世二百余年,”我像教育小朋友一样徐徐道,“宋之六卿名扬诸侯者五十七人,你戴族四氏占了三十一人,而华氏占了十四人。执政者十五人,戴族九人,而华氏占四人。皇氏则何如?”

  皇吕听我讲起宋国历史如数家珍,不由悚然起敬。不过嘴上依旧很硬,他道:“时过境迁,如今华氏已经没落了。”

  我见效果达到,把圈子兜回来,笑道:“华氏能在二百余年间煊赫无二,是因为他们有大智慧啊。某愿以华氏之事敬告宋王,若是执着于一城一地,终究是鼠目之光,不可见里数。公族大事,岂能执泥一国的?”

  “奉教。”皇吕拜道,“然则此等国家大事,非吕一介使臣可定,还当回报寡君。”

  我点了点头:“若是宋王愿以滕薛之地付魏国,曲阜之南,邹国以北,尽托于宋国。”

  皇吕闻言顿时喜出望外,一脸惊喜地望着我,道:“狐公,此言当真?”

  我作色道:“我赵国上卿,国家事岂如儿戏!”

  “吕大罪!”皇吕连忙告礼,“吕这就派人回报寡君!狐公之高义,真古君子之风也!”

  我微笑着让他下去了。

  宋国当然应该很高兴。曲阜以南邹国以北虽然不足百里,但是有平阳、邹城两个大城。更重要的是,曲阜直接在宋国的兵锋之下,宋王只要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很快就可以把曲阜也囊入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