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1967年,“国际写作计划”开始的第一年,有位德国作家来爱荷华。我和Paul去机场接他,发现还有一个年轻德国人Klaus,而且,没有住处。Paul就安顿他和那位德国作家住在一个公寓里。我们每次请外国作家,也邀请他。过了一阵子,发现他约会薇薇了,那时她还是个读高中的女孩子。我可紧张了。他约她出去跳舞,我规定薇薇必须在午夜前回家。Klaus感冒,薇薇送蛋炒饭给他。我说:将饭放在门口,别进他的房。
Klaus得到一个基金会的奖学金,来爱荷华大学法律系一年。法律系在他住处的河对面。冰天雪地,他每天来回都得在寒风中走过冰冻河上的桥。Paul问他有没有帽子,他说没有。Paul将自己的毛线帽给他说:别冻着了。学年结束了,他将回德国,去办公室向Paul告别,没看见Paul,帽子放还在Paul的书桌上,留下短笺,谢谢那毛线帽给他的温暖。
从那以后,他有时在暑假来爱荷华,或是薇薇用她工作赚的钱去图宾根(Tubingen)。Klaus在图宾根大学拿到法律博士以后,1974年夏天,他们在爱荷华结婚,婚礼就在莫扎特的笛声中,在鹿园举行。婚礼结束后,至亲好友都进屋了。Klaus敲了一下酒柜上的小钟,他要讲几句话。
首先他称呼Paul一声岳父:我要感谢我的岳父。初到爱荷华那年,天寒地冻,他给我温暖的帽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份恩情……
他考进德国外交部,从此加深了他的中国情,在北京的德国大使馆工作两任,一共八年。他和薇薇认识了很多中国作家。丁玲曾笑着对我说:华苓呀,你把你的女儿、女婿给我吧!1986年,Klaus在北京第一任结束回德,正值丁玲在医院病危,他们临走前去看她,她已不省人事了。
薇薇因为Klaus流动性的外交工作,也就不能在任何地方的学校长久教下去,也不能常回家,现在多伦多大学教中国语言和中国当代文学,也正是Klaus在多伦多任德国总领事。她喜欢去北京,在北京有很多朋友,她说中国话还带点儿京腔。她说:在中国他们认为我是美国人,在美国他们认为我是中国人,现在我知道,我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她70年代研究张恨水,那时张恨水在中国还没平反。后来研究汪曾祺。
他们的儿子Christoph在爱荷华出生。无论他们在哪儿,每年都会回来住一阵子。Paul喜欢逗他玩。他两三岁,晚上睡觉时候到了,他还在小床上蹦蹦跳跳,Paul说:你怎么还不睡觉?他说:我太快活了,不睡觉。Paul大笑,认为那是至理名言。他教他游泳。1990年,小家伙要回来了,Paul半夜突然从床上跳起来说:我到游泳池去放水!小家伙明天来。我说:算了吧,黑夜看不清,你可不能摔跤。他说:为了那小家伙,无论什么事,我都要为他做!那是Paul最后一次教他游泳。1991年,Paul就走了。多少年了,Christoph每次回来一进屋,就直奔楼上,看看四周,老样子,好像就放心了──爱荷华河仍然静静地流,后园的鹿仍然昂首闲闲从林中走出来,墙壁上世界不同地区的面具仍然寂静地望着他,黑色壁炉上镶嵌采石的白玉盘仍然是这个家稳定的重心。
蓝蓝的第一次婚姻留下美丽的Anthea。
有一天,小Anthea打电话来对Paul说:急救!快!快!
什么事?Paul惊惶地问。
我没牛奶了。
Paul哈哈大笑,马上买牛奶送去给她。
她两三岁Paul就给她念故事。有一次,我偶尔将他对她念书的情景录了音。她大学毕业时,Paul已故。我将录音带送给她作毕业礼物。她听着录音哭了,说那是我给她的最好的礼物。Paul在殡仪馆盖棺前,Anthea要独自对他讲话,不要任何人站在旁边。不知道她对他讲了什么。
蓝蓝的第二次婚姻留给我一个朋友李欧梵。Paul去后,欧梵给我很大的支持,他陪我去向Paul告别,我们同声哭出。他帮我整理Paul成堆成堆的文件,编辑他的稿件出版。在我一生最痛苦的时候,他站在我身旁。
蓝蓝呢?整个人投身舞蹈──编舞、教舞,倾尽全力促进中美舞蹈交流。Paul一定会点头微笑。她提到“我爸爸”,有人问:哪一个?她说:Paul Engle。
↑返回顶部↑
Klaus得到一个基金会的奖学金,来爱荷华大学法律系一年。法律系在他住处的河对面。冰天雪地,他每天来回都得在寒风中走过冰冻河上的桥。Paul问他有没有帽子,他说没有。Paul将自己的毛线帽给他说:别冻着了。学年结束了,他将回德国,去办公室向Paul告别,没看见Paul,帽子放还在Paul的书桌上,留下短笺,谢谢那毛线帽给他的温暖。
从那以后,他有时在暑假来爱荷华,或是薇薇用她工作赚的钱去图宾根(Tubingen)。Klaus在图宾根大学拿到法律博士以后,1974年夏天,他们在爱荷华结婚,婚礼就在莫扎特的笛声中,在鹿园举行。婚礼结束后,至亲好友都进屋了。Klaus敲了一下酒柜上的小钟,他要讲几句话。
首先他称呼Paul一声岳父:我要感谢我的岳父。初到爱荷华那年,天寒地冻,他给我温暖的帽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份恩情……
他考进德国外交部,从此加深了他的中国情,在北京的德国大使馆工作两任,一共八年。他和薇薇认识了很多中国作家。丁玲曾笑着对我说:华苓呀,你把你的女儿、女婿给我吧!1986年,Klaus在北京第一任结束回德,正值丁玲在医院病危,他们临走前去看她,她已不省人事了。
薇薇因为Klaus流动性的外交工作,也就不能在任何地方的学校长久教下去,也不能常回家,现在多伦多大学教中国语言和中国当代文学,也正是Klaus在多伦多任德国总领事。她喜欢去北京,在北京有很多朋友,她说中国话还带点儿京腔。她说:在中国他们认为我是美国人,在美国他们认为我是中国人,现在我知道,我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她70年代研究张恨水,那时张恨水在中国还没平反。后来研究汪曾祺。
他们的儿子Christoph在爱荷华出生。无论他们在哪儿,每年都会回来住一阵子。Paul喜欢逗他玩。他两三岁,晚上睡觉时候到了,他还在小床上蹦蹦跳跳,Paul说:你怎么还不睡觉?他说:我太快活了,不睡觉。Paul大笑,认为那是至理名言。他教他游泳。1990年,小家伙要回来了,Paul半夜突然从床上跳起来说:我到游泳池去放水!小家伙明天来。我说:算了吧,黑夜看不清,你可不能摔跤。他说:为了那小家伙,无论什么事,我都要为他做!那是Paul最后一次教他游泳。1991年,Paul就走了。多少年了,Christoph每次回来一进屋,就直奔楼上,看看四周,老样子,好像就放心了──爱荷华河仍然静静地流,后园的鹿仍然昂首闲闲从林中走出来,墙壁上世界不同地区的面具仍然寂静地望着他,黑色壁炉上镶嵌采石的白玉盘仍然是这个家稳定的重心。
蓝蓝的第一次婚姻留下美丽的Anthea。
有一天,小Anthea打电话来对Paul说:急救!快!快!
什么事?Paul惊惶地问。
我没牛奶了。
Paul哈哈大笑,马上买牛奶送去给她。
她两三岁Paul就给她念故事。有一次,我偶尔将他对她念书的情景录了音。她大学毕业时,Paul已故。我将录音带送给她作毕业礼物。她听着录音哭了,说那是我给她的最好的礼物。Paul在殡仪馆盖棺前,Anthea要独自对他讲话,不要任何人站在旁边。不知道她对他讲了什么。
蓝蓝的第二次婚姻留给我一个朋友李欧梵。Paul去后,欧梵给我很大的支持,他陪我去向Paul告别,我们同声哭出。他帮我整理Paul成堆成堆的文件,编辑他的稿件出版。在我一生最痛苦的时候,他站在我身旁。
蓝蓝呢?整个人投身舞蹈──编舞、教舞,倾尽全力促进中美舞蹈交流。Paul一定会点头微笑。她提到“我爸爸”,有人问:哪一个?她说:Paul Engl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