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aul后来上了大学,也常常去看老师。他已经写诗了。有一天,他兴冲冲跑到蔻克老师的家,急急按了铃。老师一打开门,他就递给她一封信和一首诗,大叫:老师,你看!这么多稿费!Paul的一首诗在当时美国最有名的《礼拜六文学周报》发表了,稿费十块钱。

  Paul在雪松川的一个文理学院读书,没上外地的大学,只因为家在那儿,可以省膳宿费,也可以继续在他家附近的杂货店打工。但是,学费呢?怎么办?父亲付不起。他打算读一阵子书,工作一阵子,钱攒够了再读。Paul上学的第一天,学费还没着落。学校教务处的人叫他去一下。原来他得到了四年的奖学金!那笔钱是私人捐赠的。谁捐的呢?捐钱的人不肯公开姓名。Paul满心感激地接受了奖学金,但又不知道感激谁。

  他不断地写诗,也办学校的诗刊。(我现在还保留着他当年手写的一本本的诗稿。)他写了诗,就给蔻克老师看,有时等不及了,就在电话上念给老师听。四年大学快结束了。1931年,有一天,蔻克老师上街,过街时给一辆汽车撞倒了,当时就死了。Paul痛哭失声。第二天,教务处的人又叫他去,告诉他:Paul的大学四年奖学金,就是蔻克老师捐赠的。她给汽车撞死在地上时,手皮包里的信封套,装着一张张十块钱的钞票,一张张从她微薄的中学教师薪水中存储下来的,那就是她要送到Paul学校去给他的奖学金。

  Paul后来在爱荷华大学研究院读硕士学位。爱荷华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开始接受文学创作,作为硕士毕业论文,Paul也是美国第一个研究生以一本诗稿而得到硕士学位。那本诗稿《旧土》(WornEarth)得到耶鲁大学年轻诗人奖,写的是黑土地上的小人物,以及年轻诗人对自然、对生死的感悟。Paul说,他在雪松川的学院毕业时,全班毕业生在校园种了一棵树,他写了一首诗,埋在树下。树就死了。那首诗收在他得奖的《旧土》中。

  Paul在爱荷华大学读研究院时,认识了美国重要作家卞涅德(StevenVincentBenet,1898—1943),他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写诗,写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也写广播剧。十七岁出版第一本书。他写美国内战的史诗《布朗的尸体》(JohnBrown’sBody)于1929年荣获普立策奖,1944年《西方的星斗》(Western

  Star)又获普立策奖,但他在1943年已去世了,年仅四十五岁。他的小说和诗作流传不衰。《布朗的尸体》写内战双方的胜败,从战场写到两个幸存士兵的命运。那首史诗至今仍以不同艺术形式演出。《魔鬼与丹尼尔》(The

  Devil and Daniel Webster),是根据美国民间传说所写的一篇幽默小说,曾改成歌剧、舞台剧和电影。

  1932年卞涅德应邀到爱荷华大学演讲,见到年轻的Paul,很欣赏他的文采。Paul刚得到哥伦比亚大学800块钱的奖学金,去读人类学。卞涅德对Paul说:我住在纽约。你到了纽约,打电话给我吧。

  他和卞涅德那一份忘年交长达二十多年,一直到卞涅德于1943年去世。

  Paul对我讲到卞涅德的时候,我说我翻译过他的一篇小说《猫中之王》,收集在我翻译的《美国短篇小说选》中。

  他说:怎么那么巧!

  可惜我没有见过他。你是哪年第一次见到他的?我问。

  1932年。

  我笑着说:我没赶上。我才上小学。没关系,我终于译了他的小说。我和Paul常常如此谈到各自的往事,仿佛那是前生的事,因为卞涅德的一篇小说,前生与今生就相连了。

  Paul告诉我:卞涅德的妻子玛俐也写诗,两人合写一本诗集《美国人的书》。他们俩都是有才华、亲切温暖的人。非常美满的婚姻,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最完美的婚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