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1 / 1)
此时的第6航空队也顾不上是不是掌握有这一空域的制空权了,在德军轰炸机编队起飞之前,轰炸机飞行员们就被告知必须在该空余有苏军战斗机威胁的情况之下实施轰炸。这是一次高风险任务,但是此时的德军第6航空队却只能在这种情况下出动,至于有多少轰炸机和战斗机在这次任务后能活着飞回来,第6航空队的德国空军指挥官们甚至不敢去想。
第四百四十九章 近卫第24师渡河
因此在近卫第25师进攻最关键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有少量战斗机护航的德军轰炸机编队。可以说,这次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的支援时机恰到好处,德军再次派出的轰炸机编队此时已经没有办法突破由苏军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去轰炸第聂伯河上的那座苏军仅剩的浮桥。对于这一点,德军第6航空队的指挥官们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将轰炸机编队的任务指定为对正在实施反攻的苏军部队实施战术轰炸。
而在这一空域巡逻的苏军战斗机一看到德军飞机的编队出现以后立即扑了上去。苏军战斗机飞行员们同样十分清楚此时地面的苏军部队正在实施反攻,为了保证这次反攻的成功,他们将主要的目标锁定为德军轰炸机编队,而完全忽略那些少量的护航战斗机。一旦德军轰炸机将所携带的航空炸弹投到了正在反攻的苏军地面部队头上,那将会是灾难性的。所以必须要将德军的轰炸机编队冲散、驱离和击落。
德军轰炸机编队飞行员们很清楚会面对苏军战斗机的绞杀,他们一抵达战场上空后立即四散开来,并不保持编队飞行。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分散苏军战斗机的力量,从而使得某些轰炸机能够躲过苏军战斗机的追杀而对地面实施战术轰炸。采用这样的战术也是因为德国空军没有制空权才不得不这样进行战斗,可以说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为了这次支援轰炸任务想尽了一切办法。
而德军轰炸机的这种战术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一些德军轰炸机躲过了苏军战斗机的追杀,成功地对地面上正在前进的近卫第25师的坦克和步兵部队目标实施了俯冲轰炸。虽然这些成功投弹的德军轰炸机最终很多都没有能飞回去,但是这次德国空军的拼死轰炸客观上起到了瓦解近卫第25师进攻的目的。
很多正在冲锋路上的苏军坦克被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炸毁,使得近卫第25师的坦克部队在进攻中的作用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同时,该师的步兵部队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有些人员密集的地域也同样遭受了德军轰炸机的轰炸,让近卫第25师的进攻为之一顿,再也没有了刚才的那种势头。
在地面上指挥作战的马尔科东诺夫也同样差点被德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给炸死,如果不是他的警卫员舍身将他扑倒在地,如果不是他当时正好处在一条战壕里面,也许登陆场战斗中牺牲的苏军最高军衔的指挥员就出现了。
当马尔科东诺夫在炸弹爆炸后从警卫员的身下钻出来时,他很是感叹万千。从个人的安全角度上来讲,他是幸运的,至少没有被德军的航空炸弹给炸死。但是从他的师的进攻行动上来看,他又是非常不幸的。原本以为这是一次最好的立功机会,却没想到这个机会被德军轰炸机的拼死轰炸给断送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德军战术轰炸行动结束得很快,在苏军战斗机击落了大部分前来轰炸的德军轰炸机后,德军轰炸机终于选择了撤退。因为德军飞行员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必要在这个随时有苏军战斗机威胁的地方多待哪怕一秒钟。
这次轰炸给近卫第25师的反攻行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马尔科东诺夫不得不向各团指挥员派出了通讯兵,让这些指挥员们尽快将部队重新集结完毕并投入进攻当中。刚才的德军轰炸不仅消灭了近卫第25师所属坦克部队的绝大部分,而且还造成了各团的步兵被迫分散开来躲避轰炸。因此要想重新组织起进攻,那么就得重新组织和集结部队。
而当近卫第25师重新集结部队的当口,德军那两个因为运输能力而没有及时能到达战场的步兵团也终于抵达了登陆场的正面。这是一支德军的生力军,德军指挥官们立即将这两个步兵团全部部署在近卫第25师主要进攻方向的当面。他们准备使用这些生力军来彻底遏制住苏军的这次反攻行动。
这两个新抵达的德军步兵团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当马尔科东诺夫集结好部队准备重新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沮丧地发现自己再次失去了立功的大好机会。双方的部队再次绞在了一起,谁也不能占据上风,战斗变得僵持起来。
再回过头来看严大力近卫第24师的行动。当马尔科东诺夫发起进攻后不久,严大力的第24师就随着近卫第25师的最后部队开始渡河。这也是安德烈耶夫将军下达的命令。虽然当时这位少将同志认为近卫第25师的反攻应该能击溃当面防御的德军,当时还没有德军增援部队出现以及德国空军拼死实施的战术轰炸。但是他依然命令严大力立即带领部队渡河,因为他原本预想的是使用马尔科东诺夫的近卫第25师彻底突破德军的防御,而严大力的第24师拥有4个团,战斗力也比近卫第25师更强,因此更应该将这个师用于突破后的发展进攻。
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战场这种瞬息万变的地方,意外总是出人意料地打来。近卫第25师并没有能顺利突破德军的防守,反而与德军僵持起来。因此安德里耶夫立即派人向正在率领师司令部渡河的严大力下达新的命令,让近卫第24师尽快将已经渡河的第768团投入战斗,对德军的防御实施进攻。 ↑返回顶部↑
第四百四十九章 近卫第24师渡河
因此在近卫第25师进攻最关键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有少量战斗机护航的德军轰炸机编队。可以说,这次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的支援时机恰到好处,德军再次派出的轰炸机编队此时已经没有办法突破由苏军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去轰炸第聂伯河上的那座苏军仅剩的浮桥。对于这一点,德军第6航空队的指挥官们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将轰炸机编队的任务指定为对正在实施反攻的苏军部队实施战术轰炸。
而在这一空域巡逻的苏军战斗机一看到德军飞机的编队出现以后立即扑了上去。苏军战斗机飞行员们同样十分清楚此时地面的苏军部队正在实施反攻,为了保证这次反攻的成功,他们将主要的目标锁定为德军轰炸机编队,而完全忽略那些少量的护航战斗机。一旦德军轰炸机将所携带的航空炸弹投到了正在反攻的苏军地面部队头上,那将会是灾难性的。所以必须要将德军的轰炸机编队冲散、驱离和击落。
德军轰炸机编队飞行员们很清楚会面对苏军战斗机的绞杀,他们一抵达战场上空后立即四散开来,并不保持编队飞行。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分散苏军战斗机的力量,从而使得某些轰炸机能够躲过苏军战斗机的追杀而对地面实施战术轰炸。采用这样的战术也是因为德国空军没有制空权才不得不这样进行战斗,可以说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为了这次支援轰炸任务想尽了一切办法。
而德军轰炸机的这种战术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一些德军轰炸机躲过了苏军战斗机的追杀,成功地对地面上正在前进的近卫第25师的坦克和步兵部队目标实施了俯冲轰炸。虽然这些成功投弹的德军轰炸机最终很多都没有能飞回去,但是这次德国空军的拼死轰炸客观上起到了瓦解近卫第25师进攻的目的。
很多正在冲锋路上的苏军坦克被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炸毁,使得近卫第25师的坦克部队在进攻中的作用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同时,该师的步兵部队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有些人员密集的地域也同样遭受了德军轰炸机的轰炸,让近卫第25师的进攻为之一顿,再也没有了刚才的那种势头。
在地面上指挥作战的马尔科东诺夫也同样差点被德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给炸死,如果不是他的警卫员舍身将他扑倒在地,如果不是他当时正好处在一条战壕里面,也许登陆场战斗中牺牲的苏军最高军衔的指挥员就出现了。
当马尔科东诺夫在炸弹爆炸后从警卫员的身下钻出来时,他很是感叹万千。从个人的安全角度上来讲,他是幸运的,至少没有被德军的航空炸弹给炸死。但是从他的师的进攻行动上来看,他又是非常不幸的。原本以为这是一次最好的立功机会,却没想到这个机会被德军轰炸机的拼死轰炸给断送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德军战术轰炸行动结束得很快,在苏军战斗机击落了大部分前来轰炸的德军轰炸机后,德军轰炸机终于选择了撤退。因为德军飞行员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必要在这个随时有苏军战斗机威胁的地方多待哪怕一秒钟。
这次轰炸给近卫第25师的反攻行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马尔科东诺夫不得不向各团指挥员派出了通讯兵,让这些指挥员们尽快将部队重新集结完毕并投入进攻当中。刚才的德军轰炸不仅消灭了近卫第25师所属坦克部队的绝大部分,而且还造成了各团的步兵被迫分散开来躲避轰炸。因此要想重新组织起进攻,那么就得重新组织和集结部队。
而当近卫第25师重新集结部队的当口,德军那两个因为运输能力而没有及时能到达战场的步兵团也终于抵达了登陆场的正面。这是一支德军的生力军,德军指挥官们立即将这两个步兵团全部部署在近卫第25师主要进攻方向的当面。他们准备使用这些生力军来彻底遏制住苏军的这次反攻行动。
这两个新抵达的德军步兵团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当马尔科东诺夫集结好部队准备重新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沮丧地发现自己再次失去了立功的大好机会。双方的部队再次绞在了一起,谁也不能占据上风,战斗变得僵持起来。
再回过头来看严大力近卫第24师的行动。当马尔科东诺夫发起进攻后不久,严大力的第24师就随着近卫第25师的最后部队开始渡河。这也是安德烈耶夫将军下达的命令。虽然当时这位少将同志认为近卫第25师的反攻应该能击溃当面防御的德军,当时还没有德军增援部队出现以及德国空军拼死实施的战术轰炸。但是他依然命令严大力立即带领部队渡河,因为他原本预想的是使用马尔科东诺夫的近卫第25师彻底突破德军的防御,而严大力的第24师拥有4个团,战斗力也比近卫第25师更强,因此更应该将这个师用于突破后的发展进攻。
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战场这种瞬息万变的地方,意外总是出人意料地打来。近卫第25师并没有能顺利突破德军的防守,反而与德军僵持起来。因此安德里耶夫立即派人向正在率领师司令部渡河的严大力下达新的命令,让近卫第24师尽快将已经渡河的第768团投入战斗,对德军的防御实施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