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1 / 2)
其实我分析了一下当时清政府是不是懦弱而是自卑,自从第一鸦片战争开打后,清朝一直给洋人压着打,没有丝毫的反击之力,泱泱大国就这样给践踏,清朝已经从骨子里都认为自己是打不赢外国人的,甚至认为这次大沽反击战的胜利也是一种侥幸,所以清朝希望乘胜和谈,拿着自己扳回一举所得到的筹码和入侵者们谈谈,不要打了,就这样算了吧。
正所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联军败北的消息传回英、法两国后,两国的各种杂志都被政客所利用,添油加醋地报道这次失败。
结果他们成功了,英法两国的民众的怒火被顺利煽动且不断扩大,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对清朝政府的谩骂和愤怒,全体民众不约而同地要求一定要对中国实施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还声称要把中国的皇帝赶出皇宫、赶出北京,让西方人统治中国,成为中国的主人云云。
这就是西方世界所谓的民主政治,所谓的法治人权,所谓的西装革履所撑起的绅士精神。战争本来只是为了满足某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和欲望而实施的手段,却被这帮人煽动起整个开战国的民众的支持,结果英法政府理所当然就“顺势”开展了更大规模的侵华行动。
1860年2月,英法两国开了200多艘舰船,带了2万5千多人卷土重来,针对大沽之战开展大规模的报复战争行动。
☆、第86章 神算子伊格
其实清朝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期的失利,除了因为英法两国坚船利炮的猛烈进攻外,我们还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叫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提也夫的(以下简称伊格)家伙,他的出现,为英法联军的进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伊格表面上是俄国的公使,一直在英法与清朝两个敌对势力之间当唱白脸,当和事老,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特工,专门负责在二次鸦片战争中刺探清朝部队的军情,然后向英法两国打小报告,而且他的小报告都非常准确,使英法联军在后期的每一场战争都取得了先机。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朝加强大沽口的防御军事力量,却忽略了北塘地区的防御力量,这个漏洞是致命的,而且不巧就是给伊格这家伙发现了,作为战争中的两面派,伊格在向英法联军报告军情时打开地形图,然后胸有成竹地往北塘地区一指,振振有词道:
“兄弟们,往这儿打必能取胜。”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开了30多条军舰,由和事佬俄国人带路,偷袭“漏洞”北塘,一举突破了清朝的防线,占领北塘后,联军从水陆两路出击夹击大沽炮台。这次清军腹背受敌,敌人前后开枪,大沽炮台的又转向不足,只能一边打人一边给人打,炮台很快失守,天津失去了防御屏障,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天津也很快被攻陷。
败讯传回紫禁城,咸丰皇帝如坐针毡,他明白再不做出行动的话,北京将会是下一个天津。咸丰马上命令大沽的僧格林沁带队回防北京,同时在通州一带建立起防线,防止英法联军的北上进攻。这个消息又神使鬼差地被伊格打探到,伊格再次跑到英法联军处出主意,提出了先把通州解决掉,消除清军联合布防的机会。英法联军自然相信这个神算子,马上照办,部队进攻通州。
咸丰一看自己的计策被识破,马上做好两手准备,首先命令僧格林沁继续做好防御工作,再派出两名钦差大臣到通州与英法联军召开议和座谈会。
座谈会上,英法联军坚持要进京和咸丰见面,亲自递交国书,那么大老远来中国打了那么多场胜仗连终极Boss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哪成?一定要见皇帝!
而咸丰给钦差大臣的意思是绝对不想和这帮洋人见面的,虽然英法的枪炮是牛,但是我作为一国之君也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返回顶部↑
正所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联军败北的消息传回英、法两国后,两国的各种杂志都被政客所利用,添油加醋地报道这次失败。
结果他们成功了,英法两国的民众的怒火被顺利煽动且不断扩大,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对清朝政府的谩骂和愤怒,全体民众不约而同地要求一定要对中国实施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还声称要把中国的皇帝赶出皇宫、赶出北京,让西方人统治中国,成为中国的主人云云。
这就是西方世界所谓的民主政治,所谓的法治人权,所谓的西装革履所撑起的绅士精神。战争本来只是为了满足某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和欲望而实施的手段,却被这帮人煽动起整个开战国的民众的支持,结果英法政府理所当然就“顺势”开展了更大规模的侵华行动。
1860年2月,英法两国开了200多艘舰船,带了2万5千多人卷土重来,针对大沽之战开展大规模的报复战争行动。
☆、第86章 神算子伊格
其实清朝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期的失利,除了因为英法两国坚船利炮的猛烈进攻外,我们还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叫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提也夫的(以下简称伊格)家伙,他的出现,为英法联军的进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伊格表面上是俄国的公使,一直在英法与清朝两个敌对势力之间当唱白脸,当和事老,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特工,专门负责在二次鸦片战争中刺探清朝部队的军情,然后向英法两国打小报告,而且他的小报告都非常准确,使英法联军在后期的每一场战争都取得了先机。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朝加强大沽口的防御军事力量,却忽略了北塘地区的防御力量,这个漏洞是致命的,而且不巧就是给伊格这家伙发现了,作为战争中的两面派,伊格在向英法联军报告军情时打开地形图,然后胸有成竹地往北塘地区一指,振振有词道:
“兄弟们,往这儿打必能取胜。”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开了30多条军舰,由和事佬俄国人带路,偷袭“漏洞”北塘,一举突破了清朝的防线,占领北塘后,联军从水陆两路出击夹击大沽炮台。这次清军腹背受敌,敌人前后开枪,大沽炮台的又转向不足,只能一边打人一边给人打,炮台很快失守,天津失去了防御屏障,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天津也很快被攻陷。
败讯传回紫禁城,咸丰皇帝如坐针毡,他明白再不做出行动的话,北京将会是下一个天津。咸丰马上命令大沽的僧格林沁带队回防北京,同时在通州一带建立起防线,防止英法联军的北上进攻。这个消息又神使鬼差地被伊格打探到,伊格再次跑到英法联军处出主意,提出了先把通州解决掉,消除清军联合布防的机会。英法联军自然相信这个神算子,马上照办,部队进攻通州。
咸丰一看自己的计策被识破,马上做好两手准备,首先命令僧格林沁继续做好防御工作,再派出两名钦差大臣到通州与英法联军召开议和座谈会。
座谈会上,英法联军坚持要进京和咸丰见面,亲自递交国书,那么大老远来中国打了那么多场胜仗连终极Boss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哪成?一定要见皇帝!
而咸丰给钦差大臣的意思是绝对不想和这帮洋人见面的,虽然英法的枪炮是牛,但是我作为一国之君也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