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854年,英国首先向清朝提出全面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所签署的条约的要求,说漏了,应该是无理要求。然后法国和美国自然也过来一起凑热闹,要求与英国一样“公平对待”。

  他们的要求是:

  1、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的整个内地,至少要能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城市。

  2、毒品贸易在中国是合法的正当商业行为。

  3、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传教士也可以进来宣传自己的宗教信仰。

  当时的清朝的龙椅上坐着的是咸丰皇帝,这种修改条约审批事项自然也最终上交到了他的手上。

  咸丰皇帝感到很愤怒,作为中国人也应该愤怒,他明确提出中央的指导思想:“这些洋人所提的要求都是瞎扯淡,甭答应!”

  有了来自顶头上司的严词拒绝,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和两江总督怡良在与外国代表谈判的会上也自然挺直了腰杆,拒绝了各国的修约要求。

  英美法外史遭到拒绝后马上添油加醋地向自己国家打报告,说什么中国不同意修改条约,什么态度蛮横,不教训一下不行了什么的,一定要打到中国同意为止。

  其实不用代表们说,那三国早就准备要再打一场了,只不过当时英国和法国正忙着和沙俄打架争地盘,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兵力打中国,这事才暂时搁置了。

  两年后,英国和法国打赢了沙俄,抢到了新地盘,这时他们有空了,士兵们也刚从战场上热身回来,士气很足,可以连续作战,终于可以准备继续侵略中国了。

  当然,能不打的话,他们也不想浪费力气,战争还是挺劳民伤财的。

  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一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结果理所当然被拒绝了。

  先礼不成,那必然后兵了。

  可是打仗不是小事情啊,出师要有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