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的是,这里面大多数的起义军都只是为了吃饭而起义,干的大多是抢劫有钱人的勾当,土匪一般的人。这些没有崇高信仰和远大志向的所谓起义军,小富则安的群体,基本被清政府军各个击破,不成气候,但接下来要说的太平天国起义,却是非同小可。

  ☆、第74章 耶稣弟弟来了

  1814年1月1日,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被中国历史称为上帝的另一个儿子,耶稣的弟弟诞生了,他的名字叫洪秀全。

  作为农民的儿子洪秀全从小就立志进入国家机关当公务员,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从小就爱学习,什么《四书》、《五经》的在他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就已经滚瓜烂熟了,不但如此,他还喜欢看历史书,特别是每个朝代农民起义、乱世出英雄之类的故事是他的必读之物。

  洪秀全虽然博览群书但家庭条件不怎么样,16岁后因为家里没钱交学费,只好辍学在家放牛,18岁的时候被村里面请出来当老师,从这时开始,他就一边当老师,一边考公务员,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惜偏偏命运不济,每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他不是笔试不过就是面试被刷下来,一直没机会进入国家单位参加工作。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感觉,估计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有经历过,考公务员在历朝历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事儿,有时候不是说努力了就能一定成功,可能还要碰点运气。洪秀全估计就是运气差了点。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1836年,洪秀全在去广州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路上遇到了两位基督教传教士,这两位神父一样的人一看洪秀全就拦了下来说:

  “这位先生,我们看你骨骼惊奇,是个天生的传教奇才,信耶稣、得永生,以后救中国万民于水火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随后传教士递给了他一本宣传小册子,名叫《劝世良言》。洪秀全当时也没在意,本着开卷有益的思想理论就收下了,放到包包里面去,想这日后有空学习一下西洋文化也好。

  可不曾想到,这本书将彻底改变洪秀全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公考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令洪秀全心灰意冷。1843年应试再次失败后,他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复习考试,随手拿出了那本几年前从两个外国神父手中得到的《劝世良言》来翻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不得了。

  洪秀全像着了魔一样翻看这本小册子,如饥似渴地阅读里面的宗教学说,等《劝世良言》的最后一页被翻过,洪秀全就像被武林前辈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豁然开朗。这时侯的洪秀全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什么“学而优则仕”,什么四书五经全部抛到了脑后。

  此时的他,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信念,一个新的想法——入道称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