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2)
这时的英宗,就像一块鸡肋一样,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留在也先部队里面还要天天吃肉,而且从绑架他到现在,也先几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还整天被明朝部队打,表面上是最牛绑匪,实际却干着一次最窝囊的绑票。
没办法,也先只好把英宗放回去了。英宗一走,对也先来说或许是一个解脱,但对明朝来说就尴尬了。
你想想,一座山那么大都不能容二虎,一张龙椅那么小,又如何能坐得下俩皇帝呢?
明英宗回京后,景泰帝担心哥哥的回归会影响到自己的帝位,把英宗软禁起来,一关就关了7年。这7年里,景泰帝所担心自己帝位受影响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出现,认为自己的皇位已经坐稳了,可又总有点什么不对劲,终于有一天,苦思冥想的景泰帝突然头顶灯泡一亮,一拍大腿说:“我终于知道哪里不对劲了。”
原来英宗虽然被软禁了起来,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是身居皇太子之位,景泰帝想着自己当皇帝又怎么样,自己死后还是别人的儿子来接班。他是一个好父亲,他希望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能传给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他不是一个好弟弟,为了皇位关了自己哥哥7年,更不是一个好叔叔,因为他即将来废掉自己的侄子,让自己儿子当太子。
公元1452年,景泰帝废了太子之位,让儿子朱见济接班,可惜朱见济承受不了太子的名号,第二年就夭折了。
此时的明朝,一股势力在谋划着英宗复位的活动,这股势力在等待一个机会。终于,机会等到了。
公元1457年,景泰帝病危,国不可一日无君啊,谁来接班?
接个屁!时任将军石亨等官僚联合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位。与此同时,于谦作为拥立景泰帝在国难当前为皇的始作俑者,也被当作谋反作乱的贼子而被砍了头。这就是明朝的“夺门之变”。
我的天!当时要不是于谦挺身而出,估计明朝上下早就给也先的部队踏平了。一位为守护明朝政权而尽心尽力的忠臣、贤臣和能臣,你没封他个护国公,他反倒成了造反贼,天理何在啊?
这样的朝政、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弄臣,也就只能造就这样一一个没落的明朝了。
☆、第54章 最讲道理的皇帝
这次政权的冲击过后,明朝来到了嘉靖皇帝掌权的时期,这个时期有点悲哀,皇帝不管事,只管自己。
因为嘉靖表面上是个皇帝,但实际他的真实身份是个道士,一个信奉道教醉心于修道之人。
其实一个人有信仰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的人生之路是有方向的,不迷茫的。可惜嘉靖不是普通人,他是明朝的皇帝,他以一朝天子之身,潜心修仙论道之事,一心只充满了对得道成仙的向往。那还有什么心来处理国家大事呢?
↑返回顶部↑
没办法,也先只好把英宗放回去了。英宗一走,对也先来说或许是一个解脱,但对明朝来说就尴尬了。
你想想,一座山那么大都不能容二虎,一张龙椅那么小,又如何能坐得下俩皇帝呢?
明英宗回京后,景泰帝担心哥哥的回归会影响到自己的帝位,把英宗软禁起来,一关就关了7年。这7年里,景泰帝所担心自己帝位受影响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出现,认为自己的皇位已经坐稳了,可又总有点什么不对劲,终于有一天,苦思冥想的景泰帝突然头顶灯泡一亮,一拍大腿说:“我终于知道哪里不对劲了。”
原来英宗虽然被软禁了起来,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是身居皇太子之位,景泰帝想着自己当皇帝又怎么样,自己死后还是别人的儿子来接班。他是一个好父亲,他希望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能传给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他不是一个好弟弟,为了皇位关了自己哥哥7年,更不是一个好叔叔,因为他即将来废掉自己的侄子,让自己儿子当太子。
公元1452年,景泰帝废了太子之位,让儿子朱见济接班,可惜朱见济承受不了太子的名号,第二年就夭折了。
此时的明朝,一股势力在谋划着英宗复位的活动,这股势力在等待一个机会。终于,机会等到了。
公元1457年,景泰帝病危,国不可一日无君啊,谁来接班?
接个屁!时任将军石亨等官僚联合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位。与此同时,于谦作为拥立景泰帝在国难当前为皇的始作俑者,也被当作谋反作乱的贼子而被砍了头。这就是明朝的“夺门之变”。
我的天!当时要不是于谦挺身而出,估计明朝上下早就给也先的部队踏平了。一位为守护明朝政权而尽心尽力的忠臣、贤臣和能臣,你没封他个护国公,他反倒成了造反贼,天理何在啊?
这样的朝政、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弄臣,也就只能造就这样一一个没落的明朝了。
☆、第54章 最讲道理的皇帝
这次政权的冲击过后,明朝来到了嘉靖皇帝掌权的时期,这个时期有点悲哀,皇帝不管事,只管自己。
因为嘉靖表面上是个皇帝,但实际他的真实身份是个道士,一个信奉道教醉心于修道之人。
其实一个人有信仰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的人生之路是有方向的,不迷茫的。可惜嘉靖不是普通人,他是明朝的皇帝,他以一朝天子之身,潜心修仙论道之事,一心只充满了对得道成仙的向往。那还有什么心来处理国家大事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