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例如分到了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镇守大宁(如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名城)的宁王朱权,镇守宣府(今河北宣化)的谷王朱穗,镇守广宁(辽宁北镇)的辽王朱植,镇守大同的代王朱桂,镇守太原的晋王朱,镇守宁夏的庆王朱占,镇守西安的秦王朱樉,镇守甘州的肃王朱(左木右英),他们这九个王爷,合称“守边”九王。

  老朱在位时一共封了25个王,除了以上九王镇守北部以外,其余的十六个王子全部分到了中原地区。

  镇守北方的王爷们拥有很大的权力,因为要防止外族的侵略,必须要有武装力量,所以“守边”九王都各拥兵自守。

  那么多儿子有军队,将来却只能有一个当皇帝,老朱不怕他们自相残杀啊?

  你以为老朱傻啊,这事儿他早就想到了,所以他又给皇帝挂了一个护身符,护身符上写着——“削藩”,意思就是以后谁当了皇帝可以把不听话的王爷们的爵位和封地都收走。

  老虎要是被拔牙剪指甲,再凶也咬不死人。

  可惜老朱还是棋差一着,他没料到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朱一死,分封的祸害就出来了。

  当时的太子朱标因为早死,而老朱对太子又是最疼爱,所以他立了朱标的儿子,就是老朱的孙子朱允炆为帝,为建文帝。建文帝是朱三代,而此时朱二代的叔叔、伯伯们还有很多都是腿脚灵便、眼不瞎耳不聋,生龙活虎的,就你这一个小子毛都没长齐就当了皇帝,谁服?

  这个事情建文帝想到了,他怕叔叔伯伯们的不服气,所以要先下手为强,他举起他的护身符——削藩。

  马上就办,正当一个个建文帝的叔叔、大伯被建文帝干掉或被贬为平民的时候。“守边”九王之一的燕王朱棣再也按捺不下去了,朱棣一想到这样下去,皇上迟早也会弄死自己,所以被迫起兵,一举干掉了建文帝的部队,攻占了南京,取得了帝位,年号永乐,为明成祖。

  明成祖一即位,马上把削藩的工作进行到底,把其余能够威胁他的所有亲王势力全部削掉,把原来亲王的军事部队收编中央军,提升了皇帝的兵权。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永乐大帝开始统治明朝江山了。

  明成祖朱棣(以下简称朱二)在执政时期是有所建树的,但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信任宦官。

  阉臣的问题,明朝之前的多个朝代已经吃了不少的苦头,汉、唐更甚,所以老朱建立明朝之初,他是能够以史为鉴的,老朱当皇帝的时候,他是严厉禁止宦官干预政治工作。可惜朱二偏偏不吃这套,他很信任太监,信任到了什么程度?太监拥有的权力甚至涉及了出使、专征、监军。

  简单点说就是外交权和军事监督管理权都掌管在太监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